——当铜价波动牵动全球神经,这座南美国家正用一座老冶炼厂的重生书写“供应链安全”新范式
10月13日,伦敦金属交易所周开幕前夕,智利国有企业ENAMI负责人Ivan Mlynarz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拟投资17亿美元重启拥有70年历史的Hernan Videla Lira冶炼厂。这一消息瞬间点燃全球铜业圈——要知道,这座老厂曾因盈利困境和融资难题长期“沉睡”,而如今,它却成了地缘政治博弈下的“香饽饽”。
老厂新生:从“烫手山芋”到“战略资产”
Hernan Videla Lira冶炼厂的命运转折,暗含着全球铜供应链的深层变革逻辑。过去,全球高效冶炼厂争抢有限精矿资源,加工费跌破零点,迫使海外冶炼厂接连停产。但Mlynarz一针见血指出:“如今,盈利能力不是唯一标尺。在地缘逻辑与供应链安全的框架下,这个项目有着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智利虽坐拥全球最大铜矿储量,冶炼产能却仅占全球6%。ENAMI此次重启计划,直指两大痛点:一是帮助本土中小生产商突破“精矿出口-海外冶炼”的被动模式,直接进入全球阴极铜市场;二是通过“矿山-冶炼”一体化布局,打造低碳足迹的竞争优势——靠近矿山的冶炼厂天然具备更低的碳排放,这在全球ESG浪潮中堪称“硬核卖点”。
资本暗涌:17家企业的“供应链入场券”
融资方案的细节更耐人寻味。Mlynarz透露,已有矿企、贸易商、银行等17家公司表达出资意向,条件是换取精炼铜供应配额。这种“投资换供应”的模式,本质上是企业为锁定长期铜源支付的“安全溢价”。
ENAMI的融资策略也颇具弹性:若遇“无与伦比”的融资方案,可接受单方合作;若配额需求分散,则组合2-4家企业共同参与。这种灵活设计,既缓解了ENAMI长期资金紧张的困境——其债务曾高达7亿美元,又为投资者提供了定制化的合作路径。按计划,2025年底启动初期建设,五年后投产,年产能24万吨阴极铜,相当于智利当前冶炼产能的约10%。
全球铜供应链的“智利样本”
站在LME周的十字路口,ENAMI的案例折射出全球铜供应链的深层变革。当Codelco在2023年关闭Ventanas冶炼厂后转寻新投资者,当全球矿商为精矿冶炼支付的加工费跌破零点,智利的“冶炼厂复兴”计划已超越商业逻辑,成为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安全的“试验田”。
正如Mlynarz所言:“在动态格局下,保障供应链安全的能力,就是新的竞争力。”这座老冶炼厂的重启,不仅是智利在铜产业链上的“补链”之举,更是全球铜供应链向“多元化、安全化”转型的缩影。未来五年,当阴极铜从Hernan Videla Lira的炉火中流出时,流出的不仅是金属,更是全球铜供应链重构的“智利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