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中信建投上调明年国内储能装机增速预测,锂电新周期序幕将启
近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布最新行业研报指出,基于国内储能项目招标高景气度及需求增长预期,上调明年国内储能装机增速预测至翻倍水平,标志着锂电行业新周期正拉开帷幕。
研报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国内储能项目新增招标规模达255.8GWh,同比大幅增长97.7%,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考虑到四季度为传统招标旺季,即便保守假设四季度招标量与去年同期持平,2025年全年储能项目招标总量仍有望突破361.6GWh。
基于此,中信建投进一步预判,2026年国内锂电池总需求将超2700GWh,同比增速超30%;其中储能电池需求占比显著提升,预计将突破900GWh。受需求拉动影响,锂电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或面临供应紧缺压力,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上调预测反映了国内储能市场在政策支持、成本下降及新能源配储需求释放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的高成长性,锂电行业正从“电动车主赛道”向“储能+动力”双轮驱动加速转型。
资讯二、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打造全球新能源产业新高地
2025年10月28日,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能”)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在襄阳市高新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20亿元,规划建设储能与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基地。
作为楚能全国第四大生产基地,襄阳项目聚焦储能与动力电池两大核心领域,涵盖588Ah-1000Ah大型储能电池及4-6C珠峰系列超级快充动力电池,兼具大容量、高能效、长循环等优势。项目建成后,最大单体工厂有效产能将超30GWh,预计带动就业超5000人,并吸引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楚能董事长代德明强调,襄阳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布局中西部市场的关键支点。项目投产后,楚能将形成“一全球总部、两研发中心、四大生产基地”格局,在建产能超400GWh,总规划产能突破500GWh,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动力电池装车量全国前十的行业地位。
作为湖北省“两资三能”工程标志性项目,襄阳基地将填补区域大容量储能电池产业空白,并以“链主”效应推动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预计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助力襄阳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产业高地,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核心支撑。
资讯三、海辰储能更新港股IPO招股书:上半年营收增224.6%扭亏为盈,涉宁德时代不正当竞争诉讼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近日更新港交所上市招股书,继续推进IPO进程。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农银国际及中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9.71亿元,同比激增224.6%;净利润2.13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6.08亿元实现扭亏。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36.15亿元增至12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9%。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突破。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达12.21亿元,同比飙升16倍,毛利率高达30.5%,远超国内9.5%的水平。美国市场贡献营收11.8%,沙特4GWh超级储能项目等标志性订单推动产能利用率超96%,订单排至年底。
2025年6月,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对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等提起诉讼,指控其违反竞业协议并挖角7名员工,索赔1亿元;另指控技术侵权索赔5000万元。公司回应称指控“缺乏事实依据”,并已聘请国枫律师事务所及天元律所应对诉讼。
法律文件显示,宁德时代指控核心包括:
1. 竞业限制纠纷:吴祖钰被指在竞业限制期内创立海辰储能,并转移技术;
2. 商业秘密侵权:涉及复合集流体技术专利,前员工冯登科因涉嫌泄密被采取强制措施。
海辰储能表示,相关技术为公知技术,且诉讼证据不足以证明经济损失因果关系,预计赔偿金额或低于500万元。
据灼识咨询数据,海辰储能2024年以11%市占率位居全球锂电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三,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进一步升至全球第二。公司专注储能赛道,产品覆盖587Ah大容量电芯及液冷系统,技术适配4-8小时长时储能场景。
然而,公司面临现金流压力及研发投入不足的挑战。2024年应收账款占营收64.2%,资产负债率达73%;研发费用率从5.46%降至4.1%,低于行业头部企业水平。
此次为海辰储能第三次冲刺港股IPO,此前因招股书失效于2025年9月25日重新提交。若成功上市,募资将用于海外产能扩张(计划中东建15GWh基地)、钠离子电池研发及全球销售网络搭建。
【数据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