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钕价狂跌 1.5 万!需求旺季遇冷 + 库存压顶,稀土"金十月" 预期遭重锤

钕价狂跌 1.5 万!需求旺季遇冷 + 库存压顶,稀土"金十月" 预期遭重锤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0 月 17 日,长江综合金属钕均价报 726250 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重挫 15000 元;氧化钕均价同步跌至 578750 元 / 吨,单日跌幅达 2500 元。这一跌势背后是下游需求旺季遇冷、库存压力高企与政策预期消化的三重利空共振,让稀土市场的 "金十月" 预期遭遇重锤。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0 月 17 日,长江综合金属钕均价报 726250 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重挫 15000 元;氧化钕均价同步跌至 578750 元 / 吨,单日跌幅达 2500 元。这一跌势背后是下游需求旺季遇冷、库存压力高企与政策预期消化的三重利空共振,让稀土市场的 "金十月" 预期遭遇重锤。

需求端旺季哑火,新能源与消费电子双重承压

作为钕铁硼永磁体的核心原料,钕的需求命脉与新能源汽车等终端产业深度绑定,而 10 月以来的车市表现显著低于市场预期。乘联会数据显示,10 月 1-12 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 36.7 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1%,其中第一周日均零售同比跌幅高达 18%。9 月车企为冲刺季度目标的集中生产过度透支了 10 月初的需求,叠加国庆假期出游热对终端消费的分流,终端提车节奏放缓直接传导至上游采购环节。

下游磁材企业的经营状态更直观反映需求疲软。江西某中型磁材企业透露,当前氧化钕库存可满足至 10 月中旬,短期暂无补库计划,行业整体已进入补库尾声。消费电子领域的拖累同样明显,9 月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下滑 8%,3C 领域对中低端钕铁硼磁体的需求持续萎缩,形成 "终端疲软 — 磁材观望 — 原料滞销" 的传导链条。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莱福自主研发的第四代 SmFeN 磁材已实现 30 吨 / 月中试量产,虽短期难以大规模替代钕铁硼,但已进入特斯拉测试环节,显著动摇市场信心。

出口端的压力进一步加剧需求困境。受美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影响,国内稀土永磁出口订单较去年减少 15%-20%,磁材企业出口占比从 35% 降至 28%,终端需求疲软通过产业链向上传导,直接压制了钕的采购需求。

库存积压成 "堰塞湖",龙头扩产放大供应压力

与需求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应端的持续放量与库存高企成为价格下行的核心推手。截至 10 月 8 日,国内金属钕社会库存达 1200 吨,较上月激增 20%,库存消费比升至 0.8 个月,结束了此前连续 5 个月的去化态势。库存高企下,贸易商出货意愿显著增强,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主动让利抛售,仅北方地区金属钕现货抛单量就曾占单日成交量的 45%,进一步放大价格跌幅。

龙头企业的产能释放节奏更让市场承压。北方稀土 9 月氧化镨钕排产环比提升 8%,其中氧化钕产量占比高达 55%,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导致市场流通量激增。盛和资源的供应补充同样值得关注,其坦桑尼亚 Ngualla 项目预计明年投产,该矿蕴含 1850 万吨矿石,镨钕含量达 21%,未来年产能可达 3.7 万吨精矿,市场对长期供应宽松的预期持续升温。尽管缅甸稀土矿进口因内战同比下降 37%,但主要影响重稀土供应,对轻稀土钕的补充作用有限,反而加剧冶炼厂 "加速变现" 的出货心态。

政策预期降温,市场回归供需基本面主导

10 月 9 日商务部发布的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新规,在初期引发市场对供应收缩的担忧后,随着细则明确已逐步被消化。新规虽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核心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并对境外含中国技术的稀土产品实施追溯管理,但设置了合理的过渡期,且主要针对技术输出环节,对当前现货供需格局影响有限。前期因政策预期上涨的行情缺乏持续支撑,市场重心重新回归供需基本面。

更关键的是,国家收储等托底政策尚未出现实质性动作。尽管《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强调总量管控,但合规产能的有序释放已足够覆盖当前需求,政策红利对短期价格的提振作用基本消退。从资金动向看,北方稀土股价 9 月以来累计下跌 16.8%,成交量萎缩 30%,显示资本市场对稀土板块短期走势已转向谨慎。

短期调整难止,长期需待需求与政策共振

对于后续走势,业内普遍认为钕价仍将处于 "去库存" 的调整阶段。短期来看,供需失衡的矛盾尚未缓解,10 月上半月新能源汽车零售同比下滑的态势若未能扭转,金属钕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支撑位,氧化钕受库存压力影响的回调风险尤为突出。

但中长期而言,稀土的战略价值仍有坚实支撑。2025 年全球高性能磁材需求预计翻倍至 15 万吨,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等领域需求持续扩张,预计 2026 年钕系产品供需缺口将扩大至 8000 吨。政策端的潜在利好也值得关注,国家对稀土非法冶炼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若后续能出现实质性的产能收缩,或四季度收储政策落地,将有效改善供需结构。此外,出口管制政策的长期影响将逐步显现,合规稀土产品的全球议价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