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清华团队破局!604Wh/kg固态锂电池问世:针刺不炸、高温不燃,能量密度超现有电池三倍

清华团队破局!604Wh/kg固态锂电池问世:针刺不炸、高温不燃,能量密度超现有电池三倍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当新能源车企还在为锂电池热失控焦虑时,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甩出一记“王炸”——他们研发的含氟聚醚电解质,让固态锂电池在1MPa轻压下实现604Wh/kg能量密度,相当于现在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3倍!这项发表于《自然》的突破,不仅让“固-固”界面难题有了新解法,更让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照进现实。

当新能源车企还在为锂电池热失控焦虑时,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甩出一记“王炸”——他们研发的含氟聚醚电解质,让固态锂电池在1MPa轻压下实现604Wh/kg能量密度,相当于现在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3倍!这项发表于《自然》的突破,不仅让“固-固”界面难题有了新解法,更让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照进现实。

【技术破局:从“硬接触”到“软融合”】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的“终极形态”,但两大痛点始终难解:一是正负极固态材料间“硬碰硬”导致界面阻抗高;二是电解质在高压正极与强还原性负极间“左右为难”。张强团队另辟蹊径,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让电解质像“软胶”般贴合电极,既降低界面阻抗,又利用含氟基团扛住高压,锂键化学更在电极表面“镀”上一层稳定氟化物保护层。

【硬核数据:实验室到产品的惊艳跨越】

团队打造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在0.5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达72.1%,更经受住“地狱级”安全测试:满电状态被钢针刺穿不燃烧,120℃高温箱静置6小时不爆炸。对比传统锂离子电池300Wh/kg的能量密度,604Wh/kg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同样重量的电池,能让电动汽车多跑一倍路程,手机用三天不充电。

【背后故事: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坚守】

作为锂硫电池领域的“老将”,张强团队早在去年就提出“锂键化学”概念,通过调控离子溶剂复合结构提升电池性能。此次突破并非偶然——团队长期聚焦金属锂负极、碳硫正极等关键材料研发,此前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的富锂锰基正极体相/表界面调控策略,已为这次电解质创新埋下伏笔。

【行业意义:从实验室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这项成果的意义远不止于实验室数据。当前商业化锂电池能量密度多在200-300Wh/kg徘徊,而600Wh/kg的突破让“续航焦虑”有望成为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原位聚合和界面工程,团队绕开了传统固态电池依赖高外压或复杂结构的桎梏,为大规模量产铺平道路。正如张强所言:“我们不仅要做‘纸面上的高性能’,更要造‘车间里能生产’的电池。”

【未来展望:固态电池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随着含氟聚醚电解质的成熟,固态电池的“安全-能量密度”跷跷板正在被打破。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电站,从消费电子到航空航天,这项技术有望开启一个“既跑得远又不怕烧”的电池新时代。而清华团队的这次突破,正像一颗投入行业的石子,激荡起层层创新涟漪——当实验室的灵感转化为产业的动能,我们离“永不爆炸”的电池,或许真的不远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