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698万吨,同比增长3.8%;1-8月累计产量5432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电解铝产量380万吨,同比减少0.5%,成为唯一负增长的品种。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行业产能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分化及政策调控的多重影响。
一、总量增长背后的结构性分化
十种有色金属整体增长主要得益于铜、铅、锌等品种的拉动。2025年上半年,新疆、山东、内蒙古三地以481.05万吨、460.75万吨、459.35万吨的产量占据前三,西北地区占全国产量的27.98%,华东地区紧随其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指出,这种区域集中度提升与“北铝南移”“西矿东炼”的产业转移战略密切相关——山东电解铝产能向云南转移、青海产能置换完成,推动铝产业链向清洁能源富集区聚集。
二、电解铝产量微降的深层原因
电解铝的0.5%同比下降引发市场关注。分析显示,8月山东地区两家大型铝棒厂因电解铝产能转移导致铝水供应不足,甘肃、贵州等地因技改、订单不足减产,直接拉低全国产量。同时,氧化铝供应呈现“北方过剩、南方紧缺”的格局:北方新增产能释放使日产增加0.29万吨,而南方因电解铝扩产及氧化铝新产能延迟投产,现货供应持续紧张。据测算,8月氧化铝供应过剩25.52万吨,但区域性短缺导致局部市场价格波动。
三、新兴产业需求与政策调控共振
新能源汽车、光伏领域对铜、铝的需求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精炼铜产量736.3万吨(同比增长9.5%),电解铝产量2237.9万吨(增长3.3%),主要得益于动力电池、光伏边框的用料增长。与此同时,政策端持续收紧供给端:2024年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将进口矿纳入总量调控,2025年8月工信部进一步规范产能置换,预计全年不合规产能出清规模超30%。这种“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的态势,推动铜、铝等品种价格中枢上移。
四、宏观经济与行业韧性
尽管美国制造业PMI跌至48%、欧洲经济复苏乏力,但亚洲制造业PMI维持在50.5%的扩张区间,成为全球有色金属需求的重要支撑。国内方面,8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4,生产指数50.8显示工业生产韧性仍在。有色金属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全产业链布局提升效益——紫金矿业上半年矿产铜产量增长9%,黄金产量增长16%,毛利率提升至38.6%;盛屯矿业能源金属业务营收91.87亿元,毛利率27.17%,凸显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的趋势。
五、未来挑战与机遇
展望后市,电解铝产能置换将持续至2025年底,广西、云南等地复产产能释放可能缓解局部短缺。但需警惕海外矿山复产进度、回收技术突破对供给格局的冲击。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至1.8%等宏观因素,可能加剧价格波动。行业龙头企业如中国铝业、江西铜业等,正通过海外矿产布局、高纯金属研发构建长期竞争力,以应对“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需求。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