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取消10%的镓出口关税,同时禁止未锻轧铜、铝合金和铅锭出口至年底。这一举措旨在优先保障国内战略原材料供应,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高附加值精炼产品转型。作为全球重要的镓生产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的政策调整迅速引发国际市场对镓价格走势的关注。
政策背景:从“原料出口”到“精炼升级”
哈萨克斯坦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目标明确:
▶保障国内战略资源安全:通过限制铜、铝、铅等未锻轧金属出口,确保国内制造业获得充足原材料,避免低附加值产品过度消耗战略资源。
▶推动产业升级:取消镓出口关税,旨在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企业将镓加工成高纯度镓、化合物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链价值。
▶应对全球竞争:在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对镓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试图通过政策杠杆,从“原料供应商”转型为“技术参与者”。
短期影响:供应增加,价格承压
从短期来看,取消镓出口关税将直接降低哈萨克斯坦镓产品的出口成本,可能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全球供应量上升:哈萨克斯坦2024年镓产量约30吨,占全球产量的6.25%。关税取消后,其出口竞争力增强,可能挤占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导致全球镓供应量短期增加。
▶价格承压:2025年7月16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镓价已跌至1700元/千克。哈萨克斯坦的政策调整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推动价格继续下行。
▶贸易流向调整:欧洲、日本等镓进口国可能增加对哈萨克斯坦的采购,减少对中国等传统供应商的依赖,引发全球镓贸易格局的微妙变化。
长期影响:产业升级,价格或迎反弹
尽管短期承压,但哈萨克斯坦的政策调整可能为镓市场带来结构性变化:
▶高附加值产品崛起:哈萨克斯坦鼓励将镓加工成6N级以上高纯镓、氮化镓(GaN)、砷化镓(GaAs)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若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未来将减少原生镓出口,转而出口高价值产品,长期可能减少全球原生镓供应。
▶技术壁垒提升:高纯镓提纯、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等技术门槛较高。哈萨克斯坦若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可能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改变全球镓产业链分工。
▶地缘政治博弈: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政策调整可能被视为“资源多元化”策略,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进而影响国际镓价定价权。
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
▶当前,全球镓市场正面临多重挑战:
供应过剩:2025年再生镓产量激增,叠加北美低价镓冲击,全球过剩量或达50吨,价格可能下探1550元/千克历史低位。
需求分化:半导体领域对高纯镓需求持续增长,但中低端市场受技术替代(如硅基氮化镓)冲击,需求萎缩。
政策约束:中国出口管制、美国《关键矿物安全法》等政策,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未来,镓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
哈萨克斯坦产业升级进度:若其成功实现从原生镓出口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型,全球原生镓供应可能减少,支撑价格反弹。
全球半导体需求复苏:5G、AI、电动汽车等领域对高纯镓的需求增长,将成为价格上行的主要驱动力。
技术替代风险:硅基氮化镓、钙钛矿电池等技术的普及,可能持续挤压传统镓应用市场。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