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长江现货1#镁均价维持在1760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持平。价格企稳的背后,是下游需求疲软、供给端产能博弈、原料成本波动以及市场情绪谨慎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需求端:出口萎缩与内需不振双重夹击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中国镁出口量环比骤降34%,5月虽小幅回升至2.73万吨,但二季度整体出口量同比减少15%。欧洲市场订单延迟交付、东南亚采购放缓,导致企业库存周期拉长至21天,较年初增加40%。国内方面,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汽车行业增长后劲不足,6月1-15日乘用车零售量环比下降9%,进一步削弱了镁的终端需求。
供给端:产能释放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博弈
尽管需求疲软,但主产区陕西府谷的产能利用率仍维持高位。2024年府谷镁产量达53.72万吨,占全国52.35%,其“煤-焦-镁”循环产业链使吨镁能耗较三年前下降20%。2025年当地新增20万吨优质产能,叠加云海金属巢湖基地10万吨镁合金项目达产,市场供给弹性显著增强。然而,行业集中度提升使头部企业议价能力增强,府谷镁业通过AI控制系统实现“黑灯工厂”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18%,在价格战中占据主动。
成本端:原料价格下跌削弱支撑
硅铁作为镁冶炼关键原料,6月均价环比下跌4.7%,兰炭尾气成本随煤炭价格同步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上旬无烟煤价格环比下降3.6%,焦煤价格回落3%,直接推动镁冶炼完全成本下降至16800元/吨附近。但当前价格已逼近部分高成本企业成本线,内蒙古、新疆等地小型镁厂吨镁亏损超500元,倒逼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市场情绪:观望情绪浓厚,资金流向谨慎
镁价长期低迷导致下游企业采购意愿不足,“买涨不买跌”心理驱动下,终端客户多以满足即时需求为主,缺乏增量备货意愿。资金流向方面,7月1日宝武镁业主力资金净流出350.73万元,显示市场对镁价的悲观预期。
行业矛盾点与风险警示
当前镁市场呈现三大矛盾:
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博弈:尽管部分企业主动减产检修,但整体供给弹性仍大于需求恢复速度,价格反弹动力不足。
成本下行与价格底线的博弈:原料价格下跌为镁价提供下行空间,但当前价格已逼近高成本企业生存线,进一步下跌或引发供给端剧烈波动。
政策红利与短期需求的错配:镁基固态储氢技术被纳入工信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但短期尚未转化为实质需求,市场仍需面对传统需求领域的疲软现实。
后市展望:关注两大关键变量
短期(1-2周)需密切关注:
硅铁价格走势:若硅铁价格止跌企稳,可能为镁价提供成本支撑。
头部企业减产动态:府谷镁业、宝武镁业等龙头企业若进一步扩大减产规模,可能改善供需格局。
中长期而言,镁市场的破局需依赖两大因素:
新兴应用领域的需求释放:如镁基固态储氢、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行业集中度提升与高端化转型:通过技术升级和绿色生产,提升高端镁产品占比,摆脱低附加值竞争。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