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10点,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报767.23元/克(+0.37%),沪金主力合约冲高至771.72元/克(+0.9%),与国际金价伦敦金(3316.65美元/盎司,+0.43%)同步跳涨。这场看似"脉冲式"的上涨,实则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地缘风险反复、全球货币格局重构三大力量的"共振爆发"。当美国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2.7%)与实际消费支出(-0.3%)的"矛盾信号"碰撞,当以伊停火协议濒临破裂、美日贸易谈判进入深水区,黄金正站在新一轮行情的"十字路口"。
今日暴涨:宏观情绪与资金流动的"双重共振"
今日金价的跳涨,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重利好的"精准踩点"。
从海外宏观看,美国5月核心PCE虽略超预期(2.7% vs 预期2.6%),但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3%,暴露了"高利率下需求疲软"的软肋——这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必要性"支撑。叠加隔夜公布的6月ISM制造业PMI(48.5)连续3个月低于荣枯线,市场对9月降息的押注升至68%,美元指数回落0.3%,直接推升以美元计价的伦敦金。
国内市场则呈现"补涨效应":前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美元兑人民币7.3附近)压制了内盘金价涨幅,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回升至7.25附近,以人民币计价的Au9999得以释放"汇率弹性"。更关键的是资金动向——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上周五增持1.73吨,结束连续3周减持;国内黄金ETF持仓量环比增1.2%,显示机构资金正从"观望"转向"超配"。
宏观面:美联储降息+经济疲软,黄金的"货币属性"被重新激活
黄金的长期走势,始终与"全球货币信用"深度绑定。当前,这场信用体系的"裂痕"正加速显现。
美联储政策:从"鹰派"到"鸽派"的转折点
美国5月核心PCE的"韧性"与消费支出的"疲软",构成了降息逻辑的"双保险":一方面,通胀未彻底降温(2.7%仍高于2%目标),限制了美联储的"激进宽松";另一方面,消费需求走弱(实际支出-0.3%)预示经济动能衰减,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提前降息以避免衰退。市场普遍预期,若7月3日非农数据(新增就业、薪资增速)低于预期,9月降息或成"板上钉钉",这将直接压低美元实际利率——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机会成本下降,配置价值凸显。
全球经济:制造业低迷+债务风险,黄金的"避险属性"被强化
除了美国,全球经济的"弱复苏"已成共识: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45.8)连续12个月萎缩,日本5月工业产出环比降1.2%,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49.5)仍处收缩区间。制造业疲软叠加高债务(全球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100%),让黄金的"避险属性"从"隐性需求"变为"显性配置"。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市场央行(如中国、印度、土耳其)已连续14年净购金,2024年一季度购金量达290吨(创同期新高),这种"去美元化"的长期趋势,为金价提供了"托底锚"。
供需端:矿产瓶颈+回收补充,黄金的"底层供给"趋紧
黄金价格的"硬约束"来自供需基本面。当前,供应端的"紧"与需求端的"热"正在加剧失衡。
供应端:矿产金停滞,回收金成"缓冲垫"但难补缺口
全球黄金矿产已进入"瓶颈期":南非因电力危机减产12%、澳大利亚新矿开发周期延长至5年以上、俄罗斯受地缘制裁出口受限。更关键的是,主流金矿企业的资本开支集中在"现有矿脉挖潜"而非"新矿勘探"。
相比之下,回收金(旧首饰、电子废料提金)成为重要补充。但回收金的增量(约50吨/年)远无法抵消矿产金的停滞(年缺口超100吨),供应端整体仍偏紧。
需求端:"央行购金+消费刚需"双轮驱动,黄金的"需求韧性"超预期
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才是金价长期走牛的核心动力:
央行购金:新兴市场央行是绝对主力——中国央行连续18个月增持、土耳其一季度购金85吨(外汇多元化需求)、印度央行重启购金计划(对抗美元波动)。央行购金的"长线属性"(持有周期超5年),为金价提供了"托底锚"。
消费需求:印度5月黄金进口量同比增30%(季风季前备货+婚庆季需求),中国5月黄金珠宝零售额同比增18%(Z世代"悦己消费"推动小克重金饰走俏)。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高净值人群的黄金配置比例已从2020年的8%升至2024年的12%(瑞银调研),这部分资金的"避险属性"在地缘冲突频发下愈发凸显。
产业链:上游控资源、下游抢溢价,利润分配向加工端倾斜
黄金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正发生微妙变化:上游矿山受资源禀赋限制,头部企业(如纽蒙特、巴里克)加速并购(2023年完成12起收购)以维持话语权;中游冶炼环节受能源成本(南非电力价格)、环保政策(欧盟《新电池法》间接影响运输)制约,利润率不足5%;下游加工与零售端则通过"工艺升级+品牌溢价"抢占利润——周大福的"古法金"、老凤祥的"3D硬金"将饰品溢价从15%提升至30%,投资金条企业依托银行渠道推出"低门槛可回购"产品,抢占个人投资市场。这种"上游控资源、下游赚溢价"的模式,让黄金行业的盈利结构更趋健康。
短期预测:780元/克是"关键分水岭",7月或迎"先扬后抑"
短期来看,金价能否突破780元/克(沪金主力)、3350美元/盎司(伦敦金),取决于三大变量的博弈:
7月3日美国非农数据:若新增就业超20万且薪资增速反弹(>4%),降息预期或降温,金价可能回调至760元/克;若数据疲软(新增<15万),金价或加速冲击780元/克关口。
以伊局势进展:当前双方互指违约(以色列空袭德黑兰附近设施、伊朗向红海发射导弹),若冲突升级(如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避险资金将涌入黄金,推动金价短期脉冲式上涨(或突破790元/克);若停火协议勉强维持,金价或高位震荡。
人民币汇率波动:若美元指数因降息预期走弱(跌至96以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至7.2以下,内盘金价涨幅或弱于国际(内外价差收窄);若汇率波动加大(如地缘风险推升人民币避险需求),内盘"抗跌属性"可能推动金价独立上涨。
结论:今日金价的"771元",既是市场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定价,也是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下的"黄金信号"。短期看,金价或维持高位震荡(760-780元/克),780元/克是关键阻力位;中长期看,央行购金与矿产金瓶颈的矛盾,叠加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将支撑黄金继续跑赢大宗商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黄金的"避险+抗通胀"属性仍在,但需警惕短期追高风险——毕竟,真正的牛市,从不会只靠"情绪冲刺",而是由供需、货币、地缘三大力量共同托举。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