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首次承认“对华关税过高”,暗示税率可能大幅下调。这一表态与其此前强硬的“对等关税”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而中国磁材企业正以“45天紧急通关”的节奏加速出口许可证审批。这场看似缓和的贸易博弈背后,稀土磁材产业的全球供应链已进入深度震荡期。
一、关税松绑:中美磁材博弈的“战术性撤退”
特朗普此次态度转变并非偶然。自4月10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54%关税以来,其反噬效应远超预期:
美国磁材供应链濒临断裂: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生效于4月4日)导致美国磁材库存仅剩2-3个月。特斯拉因“擎天柱”机器人磁体短缺,已与北京紧急协商出口许可;
通胀压力激化矛盾:稀土永磁材料价格传导至消费端,美国电动汽车制造成本飙升12%,与特朗普“降低生活成本”的竞选承诺直接冲突;
战略资源反制显威:中国稀土磁材出口停滞倒逼美国军工、新能源企业游说政府,施压关税政策调整。
此番关税松绑或成“权宜之计”,但已为全球磁材产业链释放关键信号:技术卡脖子与资源依赖性,仍是中美博弈的核心筹码。
二、45天通关冲刺:中国磁材企业的“生死时速”
尽管政策风向转变,中国磁材企业仍在与时间赛跑:
出口管制余波未消:商务部审批流程需45个工作日,且对“军事用途”审查趋严,部分企业转向东南亚贴牌生产以规避风险;
价格倒挂冲击利润:4月21日国内氧化镝单日暴跌4万元/吨,但国际报价仍高于国内35%,企业被迫“低价出口、高价采购”以维持海外客户;
技术突围加速:北方稀土通过核级钕合金研发锁定高端订单,中国稀土集团则以晶界扩散技术将镝添加量降低18%,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这场通关战背后,是国产磁材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定价权”的转型阵痛。
三、结构性分化:高端突围与低端崩盘的“冰火两重天”
关税松动并未缓解行业深层矛盾,反而加速两极分化:
高性能磁材逆势增长: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需求拉动钕铁硼磁体出口量同比增长22%,金力永磁等龙头厂商产能利用率超90%;
传统低端产能出清:欧盟35%关税重压下,中小磁材企业开工率不足50%,广西、江西等地出现万吨级钕铁硼废料抛售潮;
全球供应链重构:美国MP Materials暂停对华稀土精矿出口,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倒逼中国磁材企业赴墨西哥、马来西亚建厂。
此轮洗牌中,技术壁垒与地缘布局能力,成为企业存亡的分水岭。
四、未来推演:万亿赛道的三大确定性趋势
技术代差持续拉大:中国磁材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5.8%,3D打印钕铁硼、无重稀土磁体等技术或于2026年前量产;
区域合作取代全球化:中俄共建北极稀土走廊、中非联合开发轻稀土矿等模式,将重构资源供应网络;
政策博弈常态化:美国拟将永磁体关税从25%提升至35%(2026年生效),倒逼中国加速稀土回收技术商业化。
结语:缓和的表象与暗涌的危机
特朗普的“关税让步”看似为磁材产业按下暂停键,实则揭开更复杂的博弈序幕。当中国以95%的稀土分离技术掌控供应链命脉,当美国以千亿补贴重建本土产能,这场围绕“磁力”的较量远未终结。唯一确定的是:谁能在技术突破与地缘风险间找到平衡,谁就能主宰万亿赛道的未来。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