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国际关注。从政策出台的初衷、法律依据及国际影响来看,此次出口管制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的理性选择,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依法依规,维护国家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是依法行使国家主权的行为。中重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在高科技、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出口管制,中国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自身战略资源,防止其被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领域,这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必要举措。
国际通行做法,体现大国责任
对敏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中国此次将中重稀土纳入管制范围,既是对自身安全的保护,也是对国际防扩散义务的履行。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理念,坚持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国际问题。此次管制措施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为了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中国愿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与各国加强沟通,推动合规贸易,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的国际环境。
理性应对,不针对特定国家
对于“中国对美国卡脖子‘稀土’管制”的言论,需理性看待。稀土资源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出口管制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平衡,而非针对某一国家。事实上,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此次管制措施的实施,将促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稀土资源的战略价值,推动全球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
对美影响有限,合作才是正道
关于“对美国造成何种影响”的问题,需从全局视角分析。美国作为稀土消费大国,确实依赖进口满足部分需求。但中国出口管制并非“断供”,而是依法依规进行管理。美国若能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与中国共同推动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有助于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反之,若将稀土问题政治化,试图通过施压手段改变中国政策,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结语
中国此次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规、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的理性选择。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战略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客观看待中国政策,以合作共赢取代对抗施压,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