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1658)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开盘价40元/股,较发行价11.8元暴涨239%,最终以244.49%的涨幅收盘,市值突破167.6亿元。
首航新能以15.88倍市盈率完成发行,成为2025年广东省第六家A股IPO企业。其背后的逻辑,或许源于市场对其“光储一体化”技术路线的认可。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储能逆变器的企业之一,首航新能2021年光伏储能逆变器全球出货量已跻身前十,2023年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46.64%,形成与光伏业务并驾齐驱的格局。
首航新能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技术迭代的极致追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7.49亿元,研发团队占比近30%,拥有250项授权专利(含105项发明专利)。其自主研发的320kW大功率逆变器以99.05%转化效率和精准MPPT追踪技术,刷新行业标杆;PowerMagic储能系统与“首航云”智能监控平台,则通过AI算法实现能源调度优化,构建起“硬件+软件”的闭环生态。
全球化布局是另一大杀手锏。公司在欧洲、中东等20余国设立本地化运维中心,海外收入占比长期超75%,意大利市场贡献超30%营收。EuPD Research颁发的多国“顶级光伏品牌”认证,助其打破海外市场对本土品牌的依赖。但这种高度依赖欧洲市场的模式,也使其在2023年欧洲天然气价格回落时遭遇营收骤降16%、净利润暴跌60%的阵痛,暴露出单一市场风险。
股权结构揭示了首航新能的资本暗线。董事长许韬直接持股46.62%,并通过皓首为峰投资、百竹成航投资间接控制67.26%表决权,堪称“绝对掌舵者”。其配偶徐志英作为一致行动人持股4.2%,进一步巩固控制权。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子公司问鼎投资持股3%,位列第四大股东,这层关系为双方在电芯供应、技术协同埋下想象空间。
面对全球储能市场年均53%的增速预期,首航新能已锚定战略方向。根据招股书披露,首航新能计划将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四大领域:储能系统建设、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研发中心升级以及营销网络建设,即从设备商转型为“能源服务商”。
但挑战同样严峻。2024年公司预计营收27.1亿元,同比下滑27.58%,净利润2.59亿元下降24.09%,产能利用率不足与价格战压力亟待破解。在碳中和的宏大叙事下,首航新能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动能,将决定其从“黑马”到“巨头”的蜕变轨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