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6 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 715000 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 10000 元,创下近期价格新高。作为 “工业牙齿” 与国家战略性稀缺金属,钨粉价格持续上行是供应刚性收缩、多领域需求爆发、政策管控加码与龙头企业定价传导形成的多重共振,精准契合当前高端制造、新能源、军工等热门赛道的发展趋势。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钨粉价格已开启 “阶梯式上涨” 模式,11 月以来累计涨幅超 40000 元 / 吨,涨势迅猛且韧性十足。现货市场中,主产区江西、湖南的贸易商惜售情绪浓厚,部分企业甚至出现 “一货难求” 的局面,下游硬质合金企业为锁定原料不得不接受加价采购。
当前市场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国内钨精矿社会库存仅 2.1 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 35%,处于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库存对价格的缓冲作用基本消失。
供应端刚性收缩,资源稀缺性凸显
国内开采管控持续加码,2025 年首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降至 5.8 万吨,同比降幅 6.45%,主产区江西直接削减 2370 吨配额,部分低产区甚至未获开采指标。叠加 7 月初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多家中小矿山因环保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整改,国内钨精矿开工率仅维持在 35% 的低位,周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200 吨。
全球供应同样紧张,越南、葡萄牙等传统钨矿面临矿石品位下降与设备老旧问题,刚果(金)等新矿项目需 2026 年才能投产,短期内难以弥补中国减产缺口。而 2025 年 2 月起实施的钨制品出口管制政策,导致 1-8 月钨粉出口量同比减少 12.21%,进一步收紧全球供应格局。
需求端多点爆发,热门赛道全面拉动
光伏领域成为最大增长引擎,钨丝凭借细直径、高耐磨性优势替代传统钢线,渗透率从 2024 年的 20% 飙升至 2025 年的 60%,每 GW 光伏组件耗钨 8 吨,带动全球光伏用钨丝需求同比增长 198%。军工领域需求刚性增长,国防预算同比提升 7.2%,穿甲弹芯、发动机部件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 42%,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 2026 年,欧盟更是启动 10 万吨钨战略储备招标,首批采购量占全球消费量的 15%。
传统领域与新兴赛道同步发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 月制造业 PMI 连续 2 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高端装备制造对硬质合金的需求稳步回升;固态电池核心材料钨酸锂需求激增 300%,核聚变设备、低空经济高端部件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形成 “传统需求稳增 + 新兴需求爆发” 的多元拉动格局。
成本与龙头传导,价格支撑坚实有力
上游钨精矿价格持续上涨,65% 黑钨精矿价格较年初涨幅已达 90.2%,章源钨业将 55% 黑钨精矿长单报价上调至 27.30 万元 / 标吨,厦门钨业也将外购仲钨酸铵长单定价上调至 39.3 万元 / 吨,成本压力通过产业链持续传导至钨粉环节。
行业龙头企业动态强化涨价预期,厦门钨业 2025 年钨丝产品已进行 4 次调价,每次幅度 10%-20%,三季报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11 月 5 日融资买入达 2.24 亿元,股价同步走强;中钨高新通过收购提升资源自给率,旗下 PCB 微钻产能持续扩张,进一步拉动上游钨粉需求。
政策加持护航,战略价值重估
国家层面政策持续加码,钨被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出口管制与开采配额收紧 “双管齐下”,既维护资源安全,又引导行业向高端化升级。《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将钨硬质合金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八部门发文推进高端材料应用验证,为产业发展注入长期信心。
全球战略资源争夺加剧,欧盟、美国纷纷布局钨资源供应链重构,但受限于技术、成本等因素,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的依赖,进一步凸显国内钨资源的战略价值。
短期展望:高位震荡偏强,关注缺口变化
短期来看,钨粉价格涨势有望延续。四季度传统补库需求叠加光伏装机高峰、军工订单交付,需求端仍具支撑;供应端开采指标消耗已达 74.1%,第二批指标落地尚需时间,库存低位格局难以快速改变。不过,需警惕高位获利盘了结、海外新产能进展等潜在风险。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三大信号:一是第二批钨矿开采指标发放进度,二是光伏、军工领域需求数据释放,三是龙头企业产能与订单动态,理性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