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金属钕均价单日暴跌35,000元/吨至685,000元/吨,氧化钕均价同步下挫5,000元/吨至560,000元/吨。
供给端:产能扩张与进口激增形成双重压力
国内稀土开采配额制度虽持续收紧,但主要企业产能扩张势头未减,北方稀土等龙头企业新建项目陆续投产,推动原料供应量显著增长。与此同时,海外稀土进口量持续攀升,缅甸等传统供应国出口量环比激增,叠加美国本土产能释放及澳大利亚项目推进,全球稀土供应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稀土进口量同比增幅达18%,社会库存周期延长至近10个月高位,市场进入深度累库阶段。
需求端:传统领域萎缩与新兴赛道滞后
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却未能有效提振需求,车企库存高企导致采购节奏大幅放缓,磁材企业订单能见度缩至15天以内。风电领域虽装机容量稳步提升,但项目交付周期延长压制短期需求释放。出口市场受地缘政治扰动,主要消费国加征关税导致订单转移,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流失。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虽被寄予厚望,但产业化进程缓慢,尚未形成规模替代效应。
市场面:恐慌性抛售引发流动性危机
现货市场出现集中抛售现象,贸易商为规避风险加速去库存,主要交割地区现货贴水幅度扩大。资本市场同步反应,稀土板块龙头股遭遇资金撤离,成交量较峰值缩水超四成。期货市场套保需求激增,主力合约持仓量创历史新高,反映产业链企业对价格波动的深度担忧。
政策端:管制升级与行业整合并行
出口管制政策持续加码,技术出口限制范围扩展至中游加工环节,倒逼海外供应链重构。环保督查力度加大导致部分冶炼厂停产整顿,合规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新修订的《稀土管理条例》强化全流程监管,进口矿纳入总量调控体系,行业准入门槛实质性提高。
宏观层面:增长动能转换与地缘博弈加剧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工业金属需求整体承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虽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但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受地缘政治扰动显著。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实施推动本土供应链建设,美国加速推进稀土本土化生产,全球稀土贸易版图加速重构。国内“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基建投资增速边际放缓,产业链中游加工环节面临产能利用率下滑压力。
短期价格或继续下探成本支撑位,但中长期看,行业集中度提升与高端需求培育将重塑市场格局。
【信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