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绿电铝均价攀升至21,490元/吨,日涨幅40元/吨
供给端:产能释放趋稳与成本结构重塑
绿电铝供应端呈现“总量可控、结构优化”的特征。主要绿电铝生产基地的产能稳步提升,叠加季节性水电供应恢复,市场对四季度供应稳定性预期增强。政策层面推动的绿电直供试点,加速清洁能源在电解铝生产中的渗透,绿电使用比例持续攀升,为铝价提供刚性支撑。但氧化铝市场因区域供需错配导致成本差异扩大,部分冶炼企业通过工艺优化降低综合能耗。海外供给增量有限,主要生产国受电力瓶颈与环保政策制约,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
需求端:新能源场景爆发与传统领域收缩
新能源汽车与光伏产业成为绿电铝需求的核心驱动力,相关领域对高纯度铝材的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分布式光伏支架订单量显著增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渗透率快速提升。海外市场方面,欧盟碳关税政策推动出口企业加速转向绿电铝生产,东南亚基建项目对高强耐蚀铝材需求激增。反观传统建筑用铝领域,受地产行业调整影响,部分区域开工率下滑,企业转向再生铝替代方案以降低成本。
市场动态:价格中枢上移与库存博弈
绿电铝价格自三季度以来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尽管短期受氧化铝价格波动影响出现回调,但价格中枢持续抬升。市场对四季度采暖季电力供应缺口保持高度敏感,若绿电供应紧张导致成本上升,价格或突破关键阻力位。当前库存去化速度维持稳定,但期货市场远期合约升水结构强化现货溢价预期。
政策驱动:碳关税倒逼与产业升级加速
全球碳关税政策落地进入倒计时,出口企业面临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成本压力,绿电铝的绿色属性成为获取国际订单的关键竞争力。国内产业政策持续加码,推动电解铝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主要产区加快布局绿电熔炼项目,吨铝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再生铝产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但税收优惠调整对短期产能利用率形成一定冲击。
宏观环境:能源转型与资本共振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增强,绿电铝作为新能源产业链关键原材料,吸引资本持续流入。美元指数波动与美联储政策预期影响大宗商品定价逻辑,而新能源产业资本通过长协锁定上游资源,进一步强化供应稳定性。国内基建投资回暖间接拉动工业用铝需求,但出口市场受贸易政策扰动呈现分化格局。
结语:绿色溢价争夺战进入深水区
绿电铝的涨价逻辑已超越传统供需框架,成为新能源革命与碳中和目标深度绑定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全球碳关税体系逐步完善,绿电铝的“绿色通行证”价值将持续释放。
【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