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亿纬锂能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式并网运行:“3万次循环+42%碳排降低”

亿纬锂能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式并网运行:“3万次循环+42%碳排降低”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当锂电池因“热失控”隐患屡上热搜时,亿纬锂能荆门基地传来的消息让人眼前一亮——其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式并网运行,用“3万次循环寿命+42%碳排降低”的硬核数据,为储能赛道注入一剂“安全降碳”的强心针。

——从实验室到荆门基地,钠离子电池如何改写储能安全与碳排规则?

当锂电池因“热失控”隐患屡上热搜时,亿纬锂能荆门基地传来的消息让人眼前一亮——其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式并网运行,用“3万次循环寿命+42%碳排降低”的硬核数据,为储能赛道注入一剂“安全降碳”的强心针。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验证,而是真正落地商用的里程碑,标志着钠离子电池从“技术储备”迈向“产业主力”的关键一跃。

安全革命:从“怕热”到“耐寒”的基因重构

传统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易燃爆、低温下“罢工”的痛点,在钠离子电池面前被彻底改写。亿纬锂能NF155L电芯采用“宽温域”设计,-40℃到60℃都能稳当工作,东北寒冬的储能电站、华南酷暑的工业园区,全场景适用不再是空想。更关键的是,钠离子电池的“高安全”基因——其化学性质更稳定,热失控风险大幅降低,荆门项目投运后,系统燃爆概率较锂电池降低70%,这对电力储能这种“容不得半点闪失”的场景,堪称革命性突破。

经济账本:3万次循环背后的“成本-收益”双赢

“循环寿命超3万次”是什么概念?以每天充放电一次计算,这套系统能稳定运行82年!而实际场景中,储能系统多在峰谷电价差时充放电,按年均循环300次算,也能用百年。更长的寿命直接摊薄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每度电的储能成本较锂电池降低15%,叠加工厂、园区等场景的“峰谷套利”收益,投资回收期缩短至6-8年。而42%的碳排降低,更让企业ESG评级直接“上分”,在欧盟碳关税、国内绿电交易等政策下,竞争力直接拉满。

技术密码:从“钠资源”到“全栈自研”的硬核实力

钠离子电池的“安全降碳”特性,本质上是“资源禀赋+技术突破”的双重结果。地球上的钠资源储量是锂的1000倍,成本仅为锂的1/3,天然具备“低成本”优势。亿纬锂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研的“高熵正极材料”“梯度电解液”等技术,解决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偏低的传统短板,NF155L电芯能量密度达150Wh/kg,已接近磷酸铁锂电池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从电芯到系统,亿纬锂能实现了“全栈自研”——从材料配方到系统集成,全部自主可控,避免了“卡脖子”风险。

未来图景:从荆门到全球的“钠电版图”

荆门项目的投运,只是钠离子电池商用的“第一枪”。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三年,钠离子电池有望在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5G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全面铺开。更值得期待的是,其与锂电池的“互补”潜力——锂电池主攻高能量密度场景,钠电池主攻高安全、低成本场景,形成“锂钠互补”的储能新生态。而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的布局,更将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完善,从上游正极材料、电解液,到下游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当“安全”与“降碳”成为储能行业的核心命题,亿纬锂能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用“3万次循环+42%碳排降低”的硬实力,给出了一个答案——这不是对锂电池的替代,而是对储能技术的“扩容”。从荆门基地到全球市场,钠离子电池的“绿色征程”,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亿纬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