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异动:电解锰市场迎来久违反弹
2025年4月7日,长江现货1#电解锰均价报150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0元。此次反弹打破了此前连续数月的低迷行情,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原料端供应趋紧:天津港锰矿库存持续处于低位(3月中旬总库存约300万吨),叠加南非、加蓬等主产国发运受阻,进口锰矿量同比下滑6.53%,推升锰矿成本。
行业亏损倒逼减产:南方大区锰硅生产成本达6734元/吨,而现货价格亏损超700元/吨,北方内蒙古地区亏损亦超150元/吨,企业被动限产加剧供应收缩。
新能源需求预期提振:尽管三元前驱体短期需求未达预期,但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新型电池材料技术突破,为电解锰长期需求打开增长空间。
二、行业动态:技术革新与资源博弈并行
清洁生产与技术创新:
宁夏天元锰业通过高品位锰矿两段浸取技术,将吨锰电耗降至6000度以下,锰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0%,并实现废水“零排放”。
锰硅合金领域推广密闭式矿热炉及余热发电技术,降低能耗的同时减少污染。
全球资源争夺白热化:
国内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如南方锰业在加蓬、宁夏天元在加纳的矿山开发,缓解国内贫锰资源依赖。
政策与市场双驱动: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支持环保技改,同时新能源产业规划明确锰基材料在锂电池中的核心地位,拉动高端锰产品需求。
三、供需矛盾:库存低位与需求分化并存
供应端压力凸显:
港口锰矿库存同比减少28.36万吨,加蓬、巴西等主产地发运受天气(如热带气旋“梅根”)影响,短期供应缺口难补。
需求端结构性分化:
传统领域承压:粗钢产量同比下滑1.1%,钢厂对锰硅合金压价意愿仍存,但沿海钢铁基地高端化转型或提升高纯锰需求。
新能源领域蓄势:高纯硫酸锰虽因三元前驱体产量下滑短期遇冷,但钠离子电池及磷酸锰铁锂技术突破有望重塑需求格局。
四、后市展望:成本支撑与需求复苏博弈
短期看成本驱动:锰矿库存低位叠加进口不确定性,原料价格或维持高位,电解锰成本支撑较强,但需警惕钢厂限产政策对需求的压制。
中长期看技术迭代:锰基电池材料(如磷酸锰铁锂)商业化加速,预计2025-2030年高纯硫酸锰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或超15%。
风险提示:海外锰矿供应恢复超预期、新能源技术替代不及预期、环保政策加码导致生产成本攀升。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