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国内财经 > 逆势盈利77亿元!阳光电源成光伏行业第三家三千亿市值公司

逆势盈利77亿元!阳光电源成光伏行业第三家三千亿市值公司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随着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与盈利压力凸显,光储融合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构建新增长极的核心战略。2025年以来,阳光电源、阿特斯等提前布局储能业务的企业已率先实现业绩突破,而更多光伏龙头企业正加速向储能领域拓展。

随着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与盈利压力凸显,光储融合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构建新增长极的核心战略。2025年以来,阳光电源、阿特斯等提前布局储能业务的企业已率先实现业绩突破,而更多光伏龙头企业正加速向储能领域拓展。 

储能业务贡献显著,龙头公司逆势增长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40%,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56%,市值近期突破3000亿元,成为行业第三家跻身这一规模的上市公司。其储能系统收入达178亿元,同比增长127.8%,占总营收比重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阿特斯同期储能系统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预计全年出货量7–9GWh,储能业务毛利率持续领跑,成为利润核心引擎。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光储经济性凸显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期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要求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推动储能从“强制配套”转向市场化运营。与此同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通知》(“136号文”)提出适当放宽现货市场限价,预计峰谷电价差将进一步拉大,显著提升光伏配储的经济性。在用户侧,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政策对自发自用比例提出硬性要求,催生对储能系统的刚性需求。 

企业加速布局,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出海 
隆基绿能近期被传出参股储能企业苏州精控能源,并考虑收购其他储能标的,虽未公开确认,但反映出头部企业向光储一体化转型的迫切性。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则通过“协同出海”策略,在海外市场推广光储整体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6月,天合储能累计出货近12GWh,晶科能源将全年储能出货目标定为6GWh,较2024年增长近5倍。 

行业竞争已高度激烈,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与渠道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因缺乏核心能力难以盈利。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岳芬指出,若企业准备不充分,贸然进入储能领域短期内恐难实现盈利。此外,储能系统需满足构网型、高安全、长循环等差异化需求,对企业技术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政策红利向市场驱动转变,光储融合的重点从“装机规模”转向“全生命周期价值运营”。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企业已推出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AI算法优化储能调度效率与安全性能。未来,伴随虚拟电厂、绿电交易等新模式成熟,光储融合有望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更关键角色。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企业动态 产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