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全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小众金属决定万亿市场走向!

全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小众金属决定万亿市场走向!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续航直逼1300公里——奇瑞最新亮相的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让市场看到了2027年固态电池装车落地的真正曙光。但这背后,一场围绕锂、镍、钴、锗等关键金属的“上游卡位战”早已悄然打响。

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续航直逼1300公里——奇瑞最新亮相的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让市场看到了2027年固态电池装车落地的真正曙光。但这背后,一场围绕锂、镍、钴、锗等关键金属的“上游卡位战”早已悄然打响。

技术路线趋同:硫化物成为“最大公约数”
随着碘离子填充、氟力加固等关键技术攻克界面难题,硫化物路线凭借其离子电导率优势,已获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押注。而氧化物半固态电池的率先量产,以及卤化物路线的低成本突破,正形成“硫化物主导、多路线并行”的技术矩阵。业界预判,2025年工信部中期评审将成企业技术实力的试金石。

2025固态电池产业链爆点

​上游​:​材料突破是关键​!硫化物电解质成本正在下降,金属锂负极实现量产,设备成本仍是瓶颈(是液态电池2-3倍)。

​中游​:​半固态已量产,全固态在路上​!宁王、迪王等巨头目标2027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瞄准500Wh/kg,双技术路线并行。

​下游​:​应用爆发前夜​!2026-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车型上市大年,储能、低空经济新应用已在布局。

​核心逻辑​:技术路线趋同(硫化物主流)+ 巨头资本&研发狂飙,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

固态电池的竞争,本质上是上游关键金属材料的战略卡位战。这些材料决定了电池性能上限与供应链安全。

​锂:电池的“心脏”​。锂金属负极是终极梦想,潜力巨大但商业化道路尚长。

​镍、钴:高性能的“引擎”​。构筑高能量密度正极,但资源高度依赖进口,是供应链的“隐忧”。

​锰:降本的“钥匙”​。富锂锰基正极有望摆脱对镍、钴的依赖,是低成本化的重要路径。

​锆、锗、钛、镧:电解质的“灵魂”​。这些“小众金属”是构筑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的核心,我国的锗、钛、稀土资源具备优势。

、铝:结构的“骨架”​。作为集流体,其界面防腐与结构创新是提升电池寿命的关键。
总体趋势
固态电池产业链正处于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阶段,硫化物路线成为主流,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加强,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是关键方向。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全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3-5年逐步商业化,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