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固态电池产业迎来重大转折!金属材料成关键!

固态电池产业迎来重大转折!金属材料成关键!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宁德时代近期披露了其固态电池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目标能量密度500Wh/kg。技术方面采用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兼具高离子电导率与产线兼容性。正极材料以高镍三元为主,富锂锰基为补充;负极材料探索硅基和金属锂路线。

宁德时代近期披露了其固态电池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目标能量密度500Wh/kg。技术方面采用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兼具高离子电导率与产线兼容性。正极材料以高镍三元为主,富锂锰基为补充;负极材料探索硅基和金属锂路线。
在固态电池领域中金属材料体系同样关键
【正极材料】
高镍三元正极:采用高比例镍的NCM体系,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并与硫基固态电解质表现出良好适配性,成为现阶段主流选择。
富锂锰基正极:凭借更高的理论容量备受关注,正着力解决循环过程中的电压降和稳定性挑战,目前已进入量产应用阶段。

【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拥有十倍于传统石墨的理论容量,与固态电解质搭配优势明显,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有效缓解其膨胀问题。
金属锂负极:被视为终极解决方案,需克服枝晶生长等安全障碍,是全固态电池研发的重点方向。

【电解质体系】
硫化物电解质:具有卓越的离子传导性能,但对生产环境有极高要求,需要全程防潮防氧处理。
卤化物电解质:常与硫化物构成复合体系,在保持高离子电导的同时提升材料稳定性。

总结: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全面提速。随着技术瓶颈的持续突破,该领域已进入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阶段。未来3-5年,随着材料体系优化与生产工艺成熟,固态电池将率先在高端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低空经济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并逐步向更广阔市场渗透。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核心优势将重新定义动力电池行业标准,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长期来看,随着材料成本下降和产业链协同优化,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市场前景广阔。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