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辉能科技(ProLogium)全球首发第四代“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技术,标志着固态锂电池正式迈入“全功能、全应用、可量产”新阶段。
固态电池:性能与场景双突破
传统液态锂电池受限于“里程焦虑”与“安全隐患”,而固态电池凭借固态电解质特性,彻底解决漏液、易燃风险。辉能技术核心指标亮眼:室温离子导电率达57mS/cm(为液态电解质5倍),-20℃低温下仍保持12.82mS/cm导电率,大幅拓宽极地科考、高空无人机等极端场景应用可能。
充电效率上,该电池4-6分钟可完成60%-80%电量补充,与燃油车加油时长接近,将加速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并缓解充电站建设及电网扩容压力。
关键材料:锂、锆、镧成核心支撑
锂作为负极核心材料,虽理论比容量达3860mAh/g,但充放电易生锂枝晶(引发短路风险)。辉能技术通过微观结构设计及界面工程,为锂金属负极应用提供更稳定环境。
电解质中,锆(氧化物电解质LLZO关键成分)、镧(稀土元素)为核心。全球锆矿80%储量集中于澳、南非,我国仅占0.7%(依赖进口);镧虽我国产量占全球70%,但在固态电池中不可或缺——二者共同构建高效离子传导“通道”,提升电解质导电率与稳定性。
其他材料协同增效:正极采用高能量密度NCM/NCA或高安全LFP;负极以石墨为基础,硅基材料通过复合使用平衡膨胀问题,多材料配合保障电池综合性能。
展望:技术落地推动能源转型
辉能技术为固态电池量产提供关键支撑,其高安全、快充、广场景特性,将加速电动车、航空、储能等领域革新。随着锂、锆、镧等材料供应链完善及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有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