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临武县鸡脚山矿区近日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伴生铷、钨、锡等战略矿产。这一发现不仅填补湖南“有色金属之乡”的锂资源空白,更在全球锂资源版图中刻下“中国坐标”。锂作为“白色石油”,是新能源核心材料——小到手机电池、大到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均依赖其高储能、轻量化的特性。全球锂资源长期集中于南美“锂三角”及澳大利亚,我国虽资源丰富却因开发瓶颈面临对外依存度高、供应链受限等问题。郴州此次突破绝非偶然:湖南深厚的有色金属成矿背景奠定基础,项目团队两年攻坚,累计钻探9万余米,更以无人机吊装技术破解南岭低山地形限制,终让深埋地下的“锂”藏重见天日。其意义远超资源本身,对湖南而言,充足锂矿将牵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有望复制江西宜春“锂电产业高地”模式,激活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链;对国家战略而言,此举大幅降低锂资源对外依存度,为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安全与“双碳”目标筑牢根基。
机遇与挑战并存:开发需平衡生态保护,推广绿色开采技术以避免污染;同时需提升提炼效率、完善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深山“掘锂”到产业“点金”,郴州4.9亿吨锂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成果。在科学规划与创新驱动下,这座“锂”矿或将成为我国新能源赛道的“新引擎”,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中国力量。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