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2508高开震荡,午后强势上冲,触及涨停,截止14:00最新价报38,385元/吨,上涨2510元/吨,涨幅7%,创近两个月新高,现货市场多晶硅N型致密料单日跳涨2,000元/吨至37,000元/吨,这场由政策驱动的供给侧改革正在颠覆行业运行逻辑。当“反内卷”从口号变为铁律,多晶硅产业正经历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惊险一跃。
政策利刃出鞘:行业洗牌进入倒计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的“反内卷”信号,首次将多晶硅纳入重点整治领域。工信部明确要求对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实施“穿透式监管”,这意味着新疆部分企业以0.25元/度的超低电价生产的硅料(现金成本仅28,000元/吨)将面临生死考验。政策窗口期设定在8月15日前,要求企业自查整改,逾期未达标者将取消出口配额并追缴补贴。
这种“精准打击”直接冲击行业成本曲线:行业平均现金成本从34,000元/吨跃升至36,500元/吨,尾部30%产能被迫停产。大全能源宣布关停其新疆3万吨老线,而通威股份则借机收购云南中小产能,行业CR5集中度有望从65%提升至80%。
供需再平衡:库存迷雾下的暗流涌动
尽管现货价格飙涨,但产业暗藏隐忧。当前多晶硅社会库存仍高达27万吨(含港口滞港货物),相当于全球两个月需求量。7月预计新增产能11万吨,而光伏硅片排产环比下降8%,供需剪刀差仍在扩大。但政策干预改变了游戏规则——要求企业按“成本+合理利润”定价,这使得N型硅料(占需求60%)出现结构性短缺,其溢价从1,500元/吨扩大至3,200元/吨。
技术迭代加速:N型革命重构利润分配
N型硅料价格单日暴涨2,000元/吨,暴露出技术迭代的残酷性。TOPCon电池量产良率突破95%,倒逼硅料纯度需达到电子级标准(金属杂质总量<0.1ppbw)。协鑫科技乐山颗粒硅基地率先通过客户认证,其FBR法生产的N型硅料溢价达40%,而传统改良西门子法产品面临滞销风险。这种分化导致行业出现“冰火两重天”:头部企业毛利率回升至25%,而高能耗中小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加剧。
全球供应链重构:碳关税成新战场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7月正式生效,多晶硅作为高碳产品面临每吨120欧元的关税冲击。新疆某5万吨产能因碳足迹超标被取消欧洲订单,转而流向印度市场。但印度新能源部随即出台新规,要求进口多晶硅需配套建设本地回收设施,这迫使中国厂商加速布局东南亚循环经济园。大全能源与马来西亚森那美集团合资的再生硅料厂将于Q4投产,年处理废料能力达8万吨,碳足迹可降低40%。
资本暗战:期货市场成博弈主战场
多晶硅期货持仓量突破10.7万手,私募基金通过“现货囤货+期货套保”模式疯狂套利,新疆某贸易商抵押3万吨现货获得18亿元贷款,在期货市场建立2万手空单对冲。这种操作推升现货升水至1,500元/吨,但隐含风险巨大——若政策严查投机囤积,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式平仓。
后市预期:从周期波动到价值锚定
这场供给侧改革正在重塑行业估值体系。当政策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多晶硅定价逻辑从“边际成本定价”转向“品质溢价定价”。N型硅料可能形成独立价格体系,其波动率将低于普通料30%。但长期隐忧依然存在:全球光伏装机增速若低于15%,过剩产能终将反扑。
多晶硅产业的蜕变,本质上是全球能源革命进程中的阵痛缩影。当政策铁腕与市场规律激烈碰撞,唯有兼具技术护城河与合规底线的玩家,才能在洗牌后的新秩序中占据C位。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