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全球铜矿 Q3 产量降近 5%!中信证券:2026 年缺口拉阔 50%,铜价剑指 11000 美元

全球铜矿 Q3 产量降近 5%!中信证券:2026 年缺口拉阔 50%,铜价剑指 11000 美元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11月5日,中信证券发布最新研报指出,全球铜市正迎来供给收缩与需求稳健的供需格局重构,Q3全球主要铜矿企业产量已出现明显下滑,2026年全球精炼铜供给缺口预计将拉阔50%,LME铜价有望在10000美元/吨以上充分释放向上弹性,铜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11月5日,中信证券发布最新研报指出,全球市正迎来供给收缩与需求稳健的供需格局重构,Q3全球主要铜矿企业产量已出现明显下滑,2026年全球精炼铜供给缺口预计将拉阔50%,LME铜价有望在10000美元/吨以上充分释放向上弹性,铜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全球铜矿供给收缩态势确立 Q4延续下行趋势

研报数据显示,受存量项目扰动与增量项目瓶颈双重压制,2025年Q3全球主要铜矿企业产量同比下降近5%,这一降幅超出市场此前预期。从企业维度看,2025年Q1-Q3全球主要铜矿企业产量同比仅微降0.1%,但Q3单季度同比降幅扩大至4.7%,显示供给收缩态势在三季度集中显现。

具体来看,存量项目接连发生重大扰动成为产量下滑的核心诱因,例如PT-FI矿难导致该项目今明两年产量指引均下调20-30万吨;增量项目则普遍遭遇瓶颈,泰克资源因QB2尾矿库问题下调今明两年产量指引近10万吨。中信证券据此调整产量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主要铜矿企业产量同比下降1.0%,较此前预期的增长0.6%大幅下修,其中Q4产量同比降幅或维持在5%左右,且嘉能可等企业存在产量不及预期的额外风险。

国内供需格局优化 库存有望温和去化

国内市场方面,供给端收缩趋势与全球形成共振。中信证券指出,原料短缺以及潜在的“反内卷”现象将共同推动Q4国内精炼铜供给环比下滑。从需求端看,尽管缺乏爆发式增长动力,但整体需求保持平稳,其中电网投资作为传统需求支柱,在“五年计划”开局之年通常表现强劲,前三轮“五年计划”第一年的同比增幅均值均超过10%;新兴领域需求同样值得期待,全球AI产业发展预计将在2026年带来约20万吨的精炼铜需求增量。

供需两端的差异化表现将推动库存结构改善。研报预测,2025年底国内精炼铜库存消费天数将下滑至近五年均值以下(不足10天)。在全球经济预期向上、经贸风险增加的背景下,这种低库存状态的脆弱性可能进一步加剧价格的向上弹性,预计Q4 LME铜价运行区间将达10000-12000美元/吨。

2026年缺口拉阔50% 铜价中枢有望大幅上移

展望2026年,中信证券认为全球铜市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精炼铜预计短缺21万吨,而2026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30万吨,同比拉阔幅度达42.9%,接近50%的预期水平。供给端低迷与需求稳健的错配是缺口扩大的核心逻辑,预计2026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速仅0.2%,精炼铜产量增速大幅放缓至0.9%,而需求端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在此背景下,铜价长期上涨逻辑得到强化。中信证券预测,2026年LME铜价中枢将从2025年的9700美元/吨上移至11000美元/吨,在供给缺口持续扩大的支撑下,铜价有望在10000美元/吨以上充分展现向上弹性。值得注意的是,中资企业已成为全球铜矿行业的重要力量,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和五矿资源2025年Q1-Q3已跻身全球前十一大铜矿生产商,且产量完成进度显著优于海外企业,未来中资背景矿山将持续贡献全球铜矿增量。

投资策略:推荐铜板块配置机遇

中信证券表示,当前铜市已进入“供给收缩+需求稳健+库存低位”的良性格局,短期价格受低库存支撑具备较强弹性,中长期则受益于供需缺口扩大带来的估值重塑。考虑到中资企业在全球铜矿领域的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叠加铜价向上弹性释放预期,建议重点关注铜板块的配置机遇。

【文中数据及观点来源于中信证券研报等公开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