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数据速览
机构聚焦:11月以来59家机构发布2150次"买入型"评级,覆盖1031股,其中91股获5家及以上机构青睐。
行业领跑:汽车行业以11股获高频评级登顶,比亚迪(13家)、继峰股份(10家)等龙头成资金"吸金石"。
业绩拐点:比亚迪Q3归母净利润环比激增23%,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飙升55%,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出口狂潮:9月汽车产销首破300万辆,2025年出口或超65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剑指1600万辆。
机构集体押注:汽车业成资本"新宠"
在A股市场震荡调整的背景下,机构资金正加速向汽车板块集结。据统计,11月前10日,比亚迪、继峰股份等11家汽车企业获得超5家机构联合推荐,形成明显的"抱团效应"。对比食品饮料(9股)、电子(6股)等传统热门赛道,汽车业以覆盖股数最多、机构集中度最高的姿态强势崛起,成为四季度资金布局的"核心战场"。
比亚迪样本:技术驱动下的业绩反转
作为行业标杆,比亚迪的财务数据印证了机构判断的前瞻性。尽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7.55%,但Q3单季盈利78.23亿元,环比大增23%,显示成本管控与高端化战略初见成效。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量同比激增55%,至2025年10月累计将突破230GWh——这一数据不仅超越多数同行,更直指全球动力电池第一梯队。机构普遍认为,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构建的技术壁垒,将成为其角逐全球市场的关键筹码。
出口狂飙:中国汽车"出海"进入收获期
数据揭示出更宏大的产业图景:9月汽车产销以327.6万辆、322.6万辆的成绩创历史同期新高,环比增幅超12%。而出口端的爆发更具战略意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直言,2025年出口量突破650万辆的预期"偏保守"。这一判断的底气源于新能源赛道的绝对优势: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技术标准与供应链体系已形成"降维打击"能力。继峰股份等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建厂潮,更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资本输出"的升级。
机构观点:结构性机会大于周期性波动
面对市场对行业增速放缓的担忧,多家机构强调,汽车业的逻辑已从"周期股"转向"成长股"。华泰证券指出,智能化、全球化、高端化三大趋势将重塑产业格局,具备技术积淀与品牌溢价的企业将持续享受超额收益。中信证券则提醒,需警惕低端产能过剩风险,但龙头企业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投入,正在构筑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结语:中国汽车,全球竞速的"新主角"
当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爬坡遭遇瓶颈,当欧洲车企因能源危机放缓电动化步伐,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技术+规模+效率"的组合拳改写全球竞争版图。从机构资金的流向到产销数据的爆发,从动力电池的领跑到出口市场的狂飙,一个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盛宴的入场券,正藏在那些被机构反复研读的财报与专利清单里。
(本文数据来源:Wind、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司公告;分析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