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锰酸锂电解液均价报12,950元/吨,磷酸铁锂电解液均价报18,100元/吨,单日涨幅均为150元/吨,
这一价格波动折射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博弈,储能与动力电池需求共振成为核心驱动力。
锰酸锂电解液的作用
离子传输媒介:锰酸锂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的载体,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与脱出。其溶剂体系(如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需具备高离子电导率,确保电池充放电效率。
高温稳定性优化:锰酸锂材料在高温下易发生锰离子溶解(Mn³⁺歧化反应),导致容量衰减。电解液需通过添加成膜剂(如碳酸亚乙烯酯)和阻燃剂(如磷酸三酯),抑制副反应并提升热稳定性,使电池在55℃环境下仍能保持85%以上的容量保持率。
低成本应用适配:锰酸锂电解液因原料成本低(较钴酸锂低约70%),广泛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储能系统等对成本敏感的领域。例如,湘潭电化通过电解液配方优化,使锰酸锂电池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
磷酸铁锂电解液的作用
高安全性保障:磷酸铁锂电解液需解决铁离子溶解问题。通过添加邻菲啰啉等稳定剂,可与溶解的Fe²⁺形成络合物,抑制其在负极析出,从而提升循环寿命(25℃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超93%)。
宽温域性能支持:磷酸铁锂电解液需适应-20℃至60℃的极端温度。采用低粘度溶剂(如乙酸乙酯)和新型锂盐(如LiBOB),可降低低温内阻,使电池在-20℃下仍能释放80%的常温容量。
高能量密度适配:为匹配高镍三元正极,磷酸铁锂电解液需开发高电压体系(如4.4V以上)。通过引入FEC(氟代碳酸乙烯酯)等添加剂,抑制高压下电解液分解,支撑电池能量密度突破160Wh/kg。
供给端:产能扩张与原料瓶颈并存
电解液企业加速扩产,头部厂商排产计划环比增长超四成,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已接近九成。但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供应仍存缺口,其价格自九月起累计上涨近四千元/吨,导致电解液生产成本同比增加一成以上。溶剂和添加剂市场则呈现分化,碳酸二甲酯(EMC)因产能过剩价格承压,而新型成膜添加剂因专利壁垒供应偏紧,部分企业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一季度。
需求端:储能爆发与动力电池韧性共振
储能领域成为最大增量,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百万吉瓦,前三季度招中标量同比增长近两倍,带动磷酸铁锂电解液需求占比升至六成五。动力电池环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六成,龙头企业装机量环比增长一至两成,高镍三元电池占比提升拉动三元电解液需求。
电解液价格持续上涨但企业盈利承压,当前磷酸铁锂电解液毛利率仅一至一成三,部分厂商通过长协订单锁定利润。现货市场呈现“抢货潮”,贸易商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十五天,部分型号出现“一货难求”现象。
国内对锂电池电解液实施出口许可管理,但合规企业出口不受影响,反倒加速行业洗牌。欧盟碳关税新政将电解液纳入核算范围,出口企业合规成本增加五至八个百分点,东南亚转口贸易量环比增长两成二。与此同时,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修订案拟提高电池本土化比例要求,或倒逼国内厂商加速海外建厂。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