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16 日,长江综合 1# 钨粉均价报 612500 元 / 吨,与前一交易日持平。这一平稳表现是国内开采管控与进口补充形成供应平衡、传统需求疲软与新兴需求爆发形成需求对冲的必然结果,叠加出口管制政策的长期托底效应,钨粉市场正陷入 “多空僵持” 的阶段性格局。
供应端:政策收紧遇进口补充,总量平衡无波动
供应端的 “一收一补” 是价格稳定的核心支撑。国内资源管控力度持续加码,2025 年度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 58000 吨,同比下降 6.45%,且主产区开工率始终维持在 35% 以下,原生矿供应的稀缺性已成定局。行业龙头也保持产能克制,章源钨业虽上半年钨精矿产量同比微增 3.24% 至 1849.93 吨,但并未盲目扩产,其钨粉销量增长更多依赖库存周转与工艺优化。
进口补充则精准填补了供应缺口,避免了价格因稀缺性单边上行。佳鑫国际资源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 10 月进入稳定供货期,预计当月钨精矿进口量环比增加 12%,而 2025 年 1-8 月国内钨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已达 1.16 万吨,同比激增 74.56%,海外资源有效缓解了国内原料紧张压力。同时,《再生钨原料》行业标准实施虽带来废钨进口增量,但短期规模有限,未打破供需平衡,最终形成 “原生矿收紧、进口矿补充” 的供应稳态。
需求端:传统疲软遇新兴爆发,动能对冲无方向
需求端的 “新旧动能碰撞” 让价格失去单边驱动。传统消费领域持续承压,作为钨粉核心下游的硬质合金行业,受房地产拖累,8 月粗钢产量指数降至 - 55.3,机械加工、3C 产品需求疲软导致终端订单下滑,某华南硬质合金企业透露 9 月订单仅恢复至 7 月的 8 成,贸易商 “降价换量” 抛货后,市场成交仍显清淡。反映在出口数据上,2025 年 1-8 月国内碳化钨出口量同比减少 52.31%,传统制品外需收缩明显。
新兴领域的爆发则成为需求端的 “强心剂”,与传统疲软形成精准对冲。光伏钨丝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厦门钨业等企业光伏钨丝月产能已达 5 亿米,收入同比激增 659%,叠加 2025 年全球光伏钨丝需求渗透率预计达 60%,仅该领域就将带动钨消费超 4500 吨。军工领域同样表现亮眼,俄乌冲突及高端装备升级推动穿甲弹等特种钨制品需求增长,重点型号项目订单排期已延至 2026 年,中钨高新等企业特种钨材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90% 以上。一弱一强的需求格局,使市场难以形成明确的价格导向。
政策与库存:双重约束定基调,短期波动无空间
出口管制政策与库存结构进一步锁定了价格的震荡区间。商务部 2025 年第 10 号公告将仲钨酸铵、氧化钨等关键钨制品纳入出口管制,虽民用出口仍可获批,但供应链稳定性预期已深度渗透市场,企业不敢贸然调整报价。这一政策效应在出口数据中已显现,1-8 月钨粉出口量同比减少 12.21%,但高附加值钨丝出口增长 9.23%,产品结构升级反而支撑了价格中枢。
库存处于 “低而不缺” 的微妙状态,也抑制了价格波动。当前国内钨粉社会库存维持在 15 天左右的警戒线附近,但 8 月价格暴涨期间囤积的 2000 吨库存正逐步释放,贸易商库存周转天数从 18 天延长至 24 天,既无抢货恐慌,也无积压抛售压力,现货市场呈现 “成交清淡、价格企稳” 的特征。叠加 APT 价格涨至 25.1 万元 / 吨后,下游刀具企业利润压缩至 5% 以下,价格接受度受限,进一步封死了上行空间。
长期趋势未改,短期等待信号验证
短期持平并未改变钨的长期战略价值。作为欧美关键矿物清单中的核心品种,其在光伏钨丝、半导体 CMP 靶材、军工穿甲弹等高端领域的需求增速未来 3 年预计维持在 10% 以上,中钨高新、厦门钨业等龙头在超细晶粒硬质合金、3D 打印用钨基粉末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将提升产品附加值。当前 61 万元 / 吨的价格已接近行业平均成本线,下行空间有限。
市场拐点的出现需等待两大信号:一是四季度传统补库需求能否释放,若机械加工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带动硬质合金采购回暖,将打破需求平衡;二是海外矿投产进度,若紫金矿业、洛阳钼业海外钨矿项目超预期放量,可能重构供应格局。在此之前,钨粉价格大概率维持 “政策托底、供需对冲” 的震荡态势。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