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4.5μm锂电铜箔报价区间为115,500-116,500元/吨,均价116,00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持平;6μm锂电铜箔均价106,000元/吨,较前日下跌100元/吨(跌幅0.94%);8μm锂电铜箔均价105,000元/吨,同步下跌100元/吨(跌幅0.95%)。高端产品价格企稳,中低端持续承压,反映出行业供需格局的深度调整。
供给端:技术壁垒加剧产能分层
行业呈现“高端产能紧缺、低端过剩”的显著特征。头部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实现极薄铜箔的稳定量产,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中小厂商受限于技术升级成本,产能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加工费逼近成本线,部分企业被迫减产或转向低端产品。设备进口周期延长进一步制约产能扩张节奏,国产设备渗透率提升加速技术替代进程。
需求端:新能源与储能驱动分化
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极薄铜箔需求增长,头部电池厂商通过技术迭代优化材料规格;储能市场受海外需求拉动,中端产品短期需求稳定,但长期面临新型材料替代风险。海外市场订单波动显著,新兴市场补库需求与成熟市场贸易壁垒形成博弈,具备低碳工艺的企业在出口环节更具优势。
市场博弈:加工费倒挂与库存周期错位
加工费结构性倒挂现象突出,极薄产品与常规产品价差持续扩大,反映市场对技术升级的溢价认可。库存方面,头部厂商订单排产周期显著长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低端产品库存压力逐步显现。贸易商行为分化,部分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囤货,加剧市场流动性分层。
政策端:产能优化与碳成本施压
环保政策收紧导致部分中小产能退出,碳关税机制实施增加出口成本,具备清洁生产工艺的企业获得溢价空间。国内阶梯电价政策推高边际生产成本,低端产能生存空间持续收窄,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确。
宏观:全球复苏与技术迭代共振
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增长带动铜箔需求,但新型电池技术路线对材料规格提出新要求。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增强铜价金融属性,原材料成本波动对加工费形成支撑。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拖累部分产能释放,行业呈现“结构性增量与总量过剩并存”特征。
后市展望:技术迭代主导市场分化
未来市场将延续“高端稳增、中低端承压”格局。极薄铜箔受益于电池轻量化趋势,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中低端产品受产能过剩和技术替代影响,价格或进一步承压。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壁垒的头部企业,警惕低端产能估值风险,同时跟踪复合集流体等新技术对传统材料的替代进程。
【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