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格林美与厦钨新能联姻:45万吨原料供应撬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破局

格林美与厦钨新能联姻:45万吨原料供应撬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破局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全球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关键联姻!10月27日讯,据悉,格林美(002340.SZ)与厦钨新能(688778)于25日发布公告称,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45万吨电池原料及材料的供应合作,并深度绑定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协同。这一合作不仅重构了超高比能电池材料的供应格局,更将加速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规模化量产的进程。

全球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关键联姻!10月27日讯,据悉,格林美(002340.SZ)与厦钨新能(688778)于25日发布公告称,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45万吨电池原料及材料的供应合作,并深度绑定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协同。这一合作不仅重构了超高比能电池材料的供应格局,更将加速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规模化量产的进程。

核心合作:45万吨原料背后的技术野心

根据协议,2026-2028年,格林美将每年向厦钨新能供应15万吨电池原料,涵盖氯化钴、硫酸镍、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及碳酸锂/磷酸锂等核心材料。这些原料将直接支撑厦钨新能在消费电子、动力电池、低空飞行器、eVTOL、AI与机器人等领域的固态锂电材料研发。例如,厦钨新能自主研发的硫化锂(Li₂S)合成工艺已实现99.99%纯度与纳米级粒径控制,成本显著低于行业水平,成为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突破口。而格林美凭借全球最大的红土镍矿高压釜与99%以上的金属回收率,为合作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

技术协同:从材料到装备的全链条创新

双方合作远不止于原料供应。在技术研发层面,格林美与厦钨新能将联合攻关固态电池前驱体、富锂锰基材料及固态电解质界面改性等前沿技术。厦钨新能开发的NL正极材料通过宽层间距设计,有效缓解了固-固界面接触问题,提升循环寿命,已应用于3C电子与无人机领域,并计划向动力电池扩展。同时,格林美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构建的20,000个回收网点与200余家拆解中心,形成了“车企-电池厂-回收企业”的闭环模式,为固态电池的碳足迹认证提供了可追溯的绿色供应链。

产业意义:固态电池量产窗口期的战略卡位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其产业化进程正进入关键期。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指出,全球固态电池市场呈现“中日韩主导、中国领跑”的格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验证,而厦钨新能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领域的先发优势,使其有望占据该材料50%以上市场份额。此次合作通过“技术+产业+资本”的多维协同,不仅降低了研发风险与成本,更通过产学研平台与智能制造装备联盟,推动了固态电池制造工艺的突破——如干法电极设备实现电极膜厚度均匀性极高,良品率超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市场增量:从新能源到低空经济的全场景渗透

合作双方聚焦的前沿应用场景,正为固态电池打开万亿级市场。在低空飞行器领域,亿航智能EH216-S无人机搭载固态电池后,续航时间显著延长,满足城市空中交通需求;在机器人领域,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将为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提供紧凑能源解决方案。厦钨新能预测,2025-2027年其新材料业务(NL+硫化锂)将贡献超70%的利润弹性,而格林美通过合作锁定了30%以上的内销产能,大幅降低回款风险,提升盈利能力。

行业影响:重构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竞争版图

此次合作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战略联姻,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固态电池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绿色镍资源开发与电池材料制造的全链条协同,双方打造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与价值链。正如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所言:“合作将推动超高比能电池材料与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突破,共同应对全球新能源对资源、性能、碳足迹与资本的挑战。”

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格林美与厦钨新能的战略合作,正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破局的关键支点。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全球能源转型的绿色未来,正从这一纸协议中加速照进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