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铝业买家与力拓、South 32 等全球原铝生产商之间的 2025 年第四季度(10 月至 12 月)定价谈判正陷入异常漫长的博弈,双方因升水报价存在显著分歧迟迟未能达成共识。据三位直接参与谈判的知情人士透露,这场自 9 月初启动的谈判已持续逾一个月,目前买家与卖家的报价差距仍超 15 美元 / 吨,谈判大概率将拖延至 10 月底。
作为亚洲原铝市场的风向标,日本季度升水谈判的僵持态势折射出全球铝贸易格局的分化。谈判初期,生产商基于亚洲需求低迷的现状,给出的 Q4 船期原铝升水报价为每吨 98 至 103 美元,这一水平较 Q3 的 108 美元 / 吨下降 5% 至 9%。此后虽有一家生产商将报价小幅下调至 97 美元 / 吨,但该报价很快过期,未能推动谈判取得突破。
日本买家方则坚持更低的报价区间。一家日本加工厂人士直言,当前需求疲软与库存高企的双重压力下,买家群体的还价集中在 80 多美元 / 吨,与生产商报价存在明显差距。“97 美元的报价已经过期,我们已经要求生产商重新报价,” 该人士补充称,日本国内汽车与建筑行业的需求疲软态势未改,截至 5 月底,日本主要港口铝库存已环比增长 3.34% 至 33.1 万吨,这让买家缺乏接受高价的动力。据悉,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的 25% 关税已显著冲击日本汽车出口,间接拖累了原铝需求,2025 年 2 月日本原铝进口量同比已下降 14%。
生产商的强硬立场则源于欧美市场升水的持续飙升形成的 “比价效应”。数据显示,10 月 6 日美国中西部铝升水一度触及创纪录的 1697 美元 / 吨,自今年 1 月以来涨幅高达 250%,这一价格已完全体现 50% 的进口关税成本。欧洲市场同样热度高涨,完税铝升水自 6 月以来上涨 46%,目前已达 266 美元 / 吨。“美国和欧洲的升水不断上涨,必然导致原本流向亚洲的货源转向高溢价市场,亚洲供应将趋紧,” 一位生产商人士解释称,这种区域价差让卖方难以接受买家的低价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铝市场的结构性分化进一步加剧了谈判的复杂性。一方面,亚洲市场正面临供应过剩压力,印尼加里曼丹铝业等新项目将于年底前释放一期 50 万吨产能,叠加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部分货源回流,区域供应宽松格局难改;另一方面,欧美市场因关税壁垒与库存下降,非俄罗斯铝供应稀缺,推动升水持续走高。这种 “西热东冷” 的格局让买卖双方各有支撑依据,成为谈判僵持的核心原因。
谈判僵局已对产业链两端产生连锁影响。对日本铝加工企业而言,Q4 升水未定导致原材料成本规划受阻,部分企业已暂缓短期生产计划调整;对生产商来说,谈判拖延可能影响四季度出货节奏,尤其在印尼新增产能即将释放的背景下,出货效率下降或加剧库存压力。花旗银行此前曾提示,受美国关税政策与需求疲软影响,未来数月基本金属市场将面临挑战,铝价或呈中性至看跌态势。
业内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双方的博弈焦点将集中在欧美升水的可持续性与日本需求的复苏信号上。若美国中西部升水维持高位,生产商或持续挺价;若日本港口库存进一步攀升,买家的议价底气将更足。市场普遍预计,最终达成的升水水平或将介于 85 至 95 美元 / 吨之间,而这场拉锯战的结果,也将成为四季度亚洲原铝市场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