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铜冶炼“内卷”警报拉响!雄安会议直指行业顽疾:低加工费正吞噬国家利益

铜冶炼“内卷”警报拉响!雄安会议直指行业顽疾:低加工费正吞噬国家利益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9月24日,河北雄安新区掀起一场铜业“头脑风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此召开。

9月24日,河北雄安新区掀起一场业“头脑风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此召开。会场内,代表们最热的话题不是产能扩张,也不是技术突破,而是让全行业“头疼”的“内卷式”竞争:铜精矿加工费长期徘徊低位,企业赚着“白菜钱”,却操着“卖白粉的心”,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怪圈,正悄悄蚕食着国家利益和行业未来。

“内卷式竞争不是‘内功比拼’,而是‘互挖墙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在总结讲话中掷地有声。他算了一笔账:当铜冶炼企业为了抢订单纷纷压低加工费,表面看是“让利消费者”,实则让整个产业链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企业利润被压缩,研发投入减少,产品质量难提升,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在铜冶炼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竞争偏离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与“双碳”目标、产业升级的大势背道而驰。

何为“内卷式”竞争?简单说,就是“大家都在拼命,但蛋糕没变大”。以铜精矿加工费为例,近年来国际铜价波动剧烈,但加工费却持续低迷,部分企业甚至“赔本加工”,只为维持市场份额。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让行业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泥潭——企业忙于打价格战,无暇顾及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最终导致“大而不强”,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

陈学森呼吁,铜行业企业必须“握指成拳”,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公平透明的加工费协商机制,避免“价格踩踏”;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向高端铜材、再生铜利用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

这场雄安会议,不仅是一次“问题诊断会”,更是一份“行业自救宣言”。当“内卷”成为行业痛点,唯有打破“低价竞争”的魔咒,才能让铜冶炼行业真正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毕竟,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中,铜作为“工业血脉”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但这份“血脉”的强健,需要的是“智慧竞争”,而非“内卷消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