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铁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球粗钢产量达1.453亿吨,同比微增0.3%,看似平稳的总量背后,各区域表现却大相径庭。
亚洲大洋洲:稳中微升的“压舱石”
作为全球钢铁生产“主力军”,亚洲和大洋洲8月产量达1.077亿吨,同比微增0.4%。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继续发挥“定盘星”作用,尽管增速放缓,但稳定的生产规模有效对冲了其他地区的波动。
中东:一枝独秀的“黑马”
中东地区以380万吨产量、同比暴增21.5%的亮眼表现成为最大亮点。这背后既有沙特、阿联酋等国基建投资加码的拉动,也反映出区域经济转型对钢铁需求的强劲支撑。
欧洲:南北两重天
欧盟(27国)产量同比降2.8%至880万吨,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乌克兰亦降4.9%至670万吨,南美更大幅下滑5.0%至360万吨。而“其他欧洲国家”却逆势增长2.1%,凸显欧洲内部钢铁产能的分化格局。
非洲北美:增长乏力
非洲180万吨产量同比降3.8%,北美910万吨仅微增1.6%,均显示传统市场面临需求疲软与产能调整的双重压力。
总结,“当前总量微增掩盖了区域结构性变化。”钢铁分析师李阳指出,“中东的爆发式增长与欧洲的部分衰退,折射出全球钢铁产能正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未来需关注环保政策、贸易壁垒及新能源用钢需求对产量的深层影响。”
此次数据发布,既是一份全球钢铁产业的“体检报告”,更是一张映射区域经济冷暖的“晴雨表”。在“双碳”目标与地缘博弈交织下,钢铁行业的转型之路,正悄然铺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