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期货市场呈现分化格局,有色金属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其中,沪锡主力合约连续走强,价格一度逼近30万元/吨大关,创下2022年6月以来新高;而氧化铝期货则承压下挫,主力合约跌幅近2%。市场分析指出,缅甸锡矿供应扰动、新能源产业需求激增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正共同塑造着大宗商品市场的格局。
作为光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材料,锡价近期波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沪锡合约持仓量近期持续攀升,多空双方围绕29万元/吨关键价位展开激烈博弈。部分机构开始关注缅甸雨季对采矿作业的影响,以及刚果(金)等新兴锡产区的地缘政治风险。某期货报告强调,若二季度新能源消费旺季如期而至,配合供应端扰动因素,锡价或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与锡市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氧化铝期货近期持续走弱。主力合约本周跌幅近2%,价格触及近半年新低。市场分析认为,国内产能快速释放与进口矿补充形成双重压力,而下游电解铝企业采购意愿低迷,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
"当前氧化铝社会库存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某期货研究员指出,"尽管部分企业开始检修,但新增产能投产速度超出预期。"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规划新增氧化铝产能超过500万吨,叠加海外几内亚矿石供应稳定,市场供给宽松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
值得关注的是,成本端支撑力度正在减弱。随着进口铝土矿价格回落,氧化铝生产成本较年初下降约8%。部分高成本产能已出现亏损迹象,但企业出于维持市场份额考虑,短期减产意愿不强。机构普遍认为,在库存有效消化前,氧化铝价格仍将承压运行。
从沪锡的供应冲击到氧化铝的产能过剩,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折射出全球经济转型的深层影响。在新能源革命重塑产业格局的背景下,传统供需分析框架正面临新的挑战。
市场人士提醒,虽然沪锡短期存在回调压力,但在光伏、AI等新兴产业需求持续放量,叠加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的宏观背景下,具备战略价值的有色金属品种仍值得长期关注。而氧化铝等品种的价格修复,则需等待下游需求回暖与产能出清的共振信号。随着二季度传统消费旺季来临,大宗商品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博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