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RDIF)总裁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近日向《消息报》披露,俄美两国已就稀土资源联合开发项目启动正式磋商。此次谈判标志着双方在关键战略资源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可能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根据俄方披露信息,两国谈判聚焦于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多个稀土矿床的开发利用,涉及技术合作、合资企业组建及产业链整合等核心议题。德米特里耶夫作为俄方首席谈判代表,强调稀土作为"21世纪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已有美国企业表达合作意向,但具体合作方及投资规模尚未公开。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俄罗斯稀土储量约380万吨(REO),占全球总量7.1%35。但俄自然资源部2023年统计显示,其15种稀土金属总储量达2870万吨,其中可开发储量380万吨,主要分布于科拉半岛、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等战略要地。值得注意的是,俄方计划到2030年建成完整的稀土全产业链,目标将产量提升至全球12%份额。
此次合作正值俄乌冲突持续及美乌矿产协议谈判敏感期。美国对乌提出的"资源换援助"方案要求将自然资源收益转入美资管理基金,引发基辅当局对主权让渡的担忧36。相较而言,俄美稀土谈判强调"市场化合作"模式,美方明确表示拟通过商业采购而非政治协议获取资源。这种差异凸显两大阵营在资源战略上的不同路径选择。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及其下属科技集团(Rostec)主导着国内稀土产业链建设,重点开发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关联矿床及雅库特地区新矿。美企若参与合作,或将涉及矿物提取、分离技术及下游应用等环节。但分析指出,俄方稀土精矿加工能力目前仅2600吨/年,基础设施缺口可能制约项目进度。
对俄罗斯而言,此次合作兼具经济与政治双重考量:既可获取关键技术突破资金,又能缓解西方制裁压力。但美国智库CSIS分析认为,美俄在稀土领域合作面临三大障碍:①制裁框架下的技术转让限制;②北极地区开发的环境合规问题;③中美竞争背景下技术路线的潜在冲突。
当前谈判已确定4月中旬在利雅得举行新一轮磋商,届时或将披露具体合作框架。随着全球稀土竞争白热化,俄美此次合作若能落地,可能成为改写全球关键矿产版图的重要变量,但其实施效果仍需观察双方战略互信与执行能力的匹配程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