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今日长江现货市场1#锡价格均价报280,500元/吨,较前一日下跌1,000元/吨。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以下是今日锡价走势趋势及宏观面影响因素分析:
短期波动:今日锡价延续了前一日的下跌趋势,跌幅较明显,从历史数据看,近期锡价波动较大,需关注后续是否继续下跌或企稳反弹。
技术面信号:若短期内无法收复281,000元/吨关口,可能继续下探至280,000元/吨附近;若能快速反弹,或暗示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但需警惕上方压力位(如282,500元/吨)。
宏观面影响因素
国际层面,俄乌冲突的急剧升级与巴以停火协议的濒临破裂,显著推高了能源价格与市场避险情绪;与此同时,美俄高层会晤的搁置与全球贸易摩擦的阴霾再现,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蒙上新的阴影。反观国内,政策面保持战略定力,LPR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而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释放的深化改革与强化科技自强信号,则为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外热内稳”的格局下,美元短期承压震荡,美股迎来高位回调,投资者获利了结,本交易日锡价延续弱势震荡。
锡市供需现状
在当前锡市基本面中,供应与需求呈现分化态势,供应端,海外缅甸锡矿逐步复产,但阶段内供应未大幅放量;国内云南主流冶炼厂检修接近结束,配合锡矿供应回升,后续精锡产量预计环比增长,但受制于原料库存依然偏低,供应紧张格局短期难以彻底缓解。需求端,传统消费电子、家电等领域表现疲软,订单不足导致“旺季不旺”,对锡消费拖累显著;尽管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需求保持景气,但其整体用量尚不足以弥补传统需求缺口,使得下游整体采购情绪偏弱,锡市短期延续供需双弱格局。
锡产业链现状
锡产业链呈现“上游承压、中游调整、下游分化”的总体特征。上游资源端持续面临战略性供给约束,缅甸禁采政策的长期影响逐步显现,东南亚供应恢复缓慢,国内原料保障压力突出,产业链资源安全风险升温。中游冶炼环节在环保成本攀升与加工利润收窄的双重挤压下运行,部分企业检修减产,整体供应弹性受限。下游需求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迁:传统电子消费领域持续承压,但以光伏新能源、AI算力硬件、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兴领域用锡需求快速增长,推动锡消费结构向高端应用倾斜,形成“传统疲软、新兴拉动”的供需格局。产业链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的关键转型。
产业链风险
资源依赖风险:中国锡矿资源储量下降,对外依存度上升,缅甸、印尼等主要供应国政策变化对国内供应影响显著。
环保与成本压力: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冶炼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产能受限问题。
技术短板:高端锡产品(如高纯度锡、无铅焊料)仍依赖进口,国内技术突破亟待加强。
今日走势展望
整体而言,基本面供需双弱,国内预计小幅累库,海外低库存格局延续,对锡价形成支撑,锡价预计弱势震荡下跌,运行伦锡阻力参考35,500美元/吨,沪锡主力合约运行区间关注280,000-281,000元/吨弱势震荡。供应紧缺逻辑与需求弱现实博弈,短期需警惕宏观情绪波动放大价格振幅。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