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后“预期差”博弈,沪期铜震荡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后“预期差”博弈,沪期铜震荡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9月22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0310元/吨,涨200元;升水为200元/吨,涨10元

期货行情:

——9月22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0310元/吨,涨200元;升水为200元/吨,涨10元;A00铝锭报20750元/吨,跌60元;贴水报10元;1#锌报21880元/吨,跌50元;0#锌报21980元/吨,跌50元;1#铅锭报17200元/吨,持平;1#镍报122800元/吨,跌250元;1#锡报272750元/吨,涨3500元;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如同一颗投入市场的石子,在有色金属领域激荡出复杂涟漪。不同于市场预期中的“宽松狂欢”,本交易日铜镍锡高开震荡,而铝、锌、铅金属价格则偏向“横盘调整”特征,这背后既有宏观政策博弈的暗流,也有基本面供需的微妙平衡。本文将从三大维度拆解当前市场逻辑,揭示有色金属的分化真相。

一、宏观迷雾:降息叙事下的“预期差”博弈

本次降息虽符合市场预期,但鲍威尔“鹰派”表态直接浇灭了市场对“持续宽松”的幻想。美元指数应声反弹,以美元计价的金属商品对非美买家而言成本骤增,铜价上行空间被明显压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三大股指却逆势走强,折射出资本市场对“软着陆”的乐观预期与实体金属需求的“脱敏”现象。这种宏观情绪的撕裂,在铝、锌等品种上尤为明显——铝价因终端消费乏力承压回调,锌价则因全球粗钢产量下滑、库存翻倍至9.9万吨而持续承压。

二、基本面分化:供需错配下的结构性机会

在宏观不确定性下,各金属品种的基本面差异成为价格分化的关键推手。铜市场呈现“紧平衡”特征:海外矿端干扰率攀升、国内铜精矿加工费低位徘徊,叠加国庆前下游备库需求,铜杆开工率保持稳定,支撑铜价在79900-80500元/吨区间震荡。则因LME库存降至2505吨历史低位,叠加AI服务器焊料需求激增,成为本轮最耀眼的“逆袭者”——供需缺口扩大预期下,锡价短期或维持高位运行。

反观铝市场,尽管临近国庆备货带来阶段性需求改善,但国内终端消费“观望着陆”、铝水比例高企导致的实际供应增量有限,使得铝价上行压力持续存在。铅市场则陷入“供需双弱”僵局:电解铅检修导致产量环比下降,但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趋势不可逆,传统旺季需求改善有限,价格波动幅度受限。

三、政策变量:中国“国补”政策能否成为破局钥匙?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中国9月21日重启的“国补”政策正悄然改变需求版图。政策覆盖家电、汽车、家装领域,直接提振的汽车轻量化需求、的家电制造需求。这一政策红利在锡的半导体焊料需求回暖、的军工高温合金需求韧性中均有体现。然而,政策效应的释放需要时间,且面临锂电池、钠电池等技术路线的长期竞争压力,其持续性仍需观察。

结语:震荡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当前有色金属市场正处于宏观预期修正与基本面分化的交叉路口。短期来看,铜、锡或因供需紧平衡维持强势,铝、铅则需警惕宏观情绪转弱带来的回调风险。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三点:一是美联储后续降息路径的明确信号;二是中国“国补”政策对终端需求的实际拉动效果;三是各品种库存的边际变化。在“宽幅震荡”成为主旋律的当下,唯有把握结构性机会,方能在分化行情中行稳致远。

免责申明:本文分析基于公开市场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价 铝价 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