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警惕“黑天鹅”,把握“结构牛”,沪期铜大涨有望挑战8.4万高点

警惕“黑天鹅”,把握“结构牛”,沪期铜大涨有望挑战8.4万高点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9月30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3140元/吨,涨760元;升水为120元/吨,跌10元;

期货行情:

——9月30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3140元/吨,涨760元;升水为120元/吨,跌10元;A00铝锭报20720元/吨,涨30元;贴水报20元;1#锌报21760元/吨,涨230元;0#锌报21860元/吨,涨230元;1#铅锭报16950元/吨,持平;1#镍报122400元/吨,涨300元;1#锡报278250元/吨,涨7000元;

近期有色金属市场迎来“政策+供需”双重驱动,铜、铝、锌、锡、镍、铅等品种价格走势分化但整体偏强,市场情绪在谨慎中暗藏机遇。本文从宏观政策、供需格局、价格预测三维度拆解,分析这波行情背后的逻辑。

政策端:顶层设计按下“加速键”,绿色转型成核心主线

首先看国内政策“组合拳”——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这不仅是数字目标,更藏着“绿色转型”的深意:方案强调“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直接利好铝(汽车轻量化)、铜(新能源电网)、锂(动力电池)等品种。

再看国际宏观“变量箱”——美国8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同比涨0.5%创五个月新高,按揭贷款利率下降激活住房需求,间接拉动铜、铝等建材需求;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后,鲍威尔强调“不会快速降息”,但市场已消化预期,美元指数承压下行,为以美元计价的有色金属提供成本支撑。

供需面:紧平衡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价格弹性各异

:矿山供应扰动加剧,高盛下调2025年下半年全球铜矿供应16万吨,花旗上调四季度铜价至1.05万美元,Grasberg矿难导致连续两个季度缺20万吨精铜,伦铜0-3月贴水缩窄至40美元以内。国内铜精矿加工费低位运行,“反内卷”政策压制产量增速,但节前下游逢低买盘积极,交易量显著增加,支撑铜价在81500-84050元/吨区间强势运行。

:政策红利最直接受益品种。方案明确“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叠加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增20.4%提振消费信心,铝价底部支撑坚实。供应端以置换产能为主,甘肃、广西等地检修产能释放,但铝锭社库重回去化通道且处低位,价格在20650-20950元/吨区间偏强上扬,堪称“银十”行情的“排头兵”。

:海外货源偏紧,软挤仓风险未除,但高价锌锭销售难度偏高。国内冬储临近,北方12月矿山减产预期增强议价能力,10月国产矿TC均价降300元至3650元/吨。近期锌价深跌激发下游补库需求,交易量回暖,预计在21800-22200元/吨区间收复失地,但需警惕海外消费平淡的压制。

铅:节后供需错配,警惕下行风险。宏观对冲:降息利好与关税冲击交织,铅价16750-17150元/吨窄幅震荡。供应端“两难”——铅精矿缺口扩大致加工费下行,小型冶炼厂原料紧张;再生铅利润修复推高节前精炼铅供应。需求端“青黄不接”:下游蓄电池企业节前采购完成,假期生产放缓叠加供应持续,形成短暂“供大于求”,触发价格回调。后市盯紧加工费修复、废电瓶回收量及储能订单,供应压力缓解或引发行情回吐。

:供紧需旺共振,酝酿强势反弹。宏观支撑:美元走弱降低持有成本,国内假期启动与工程进展提振内需。供应端“双重挤压”:缅甸原料瓶颈未解,冶炼厂开工受限;国庆下游检修致精炼锡产量收缩。需求端“冰火两重天”:电子/光伏需求稳定,AI/消费电子升级拉动焊锡需求,家电/镀锡板淡季支撑弱。供紧需旺格局未改,锡价274100-284250元/吨区间强势探涨,成反弹先锋。

:过剩格局未改,涨势空间有限。宏观提振难掩过剩压力:印尼HPAL/火法项目产能持续投放,国内精炼镍产量高位,纯镍供应充足。需求端“喜忧参半”:不锈钢厂9月排产回升带来短期支撑,但终端房地产疲软制约需求;新能源LFP替代加剧,挤压镍需求份额。成本支撑难改过剩格局,镍价121000-122850元/吨窄幅震荡,涨势受限,需防供应压力释放。

风险与机遇:警惕“黑天鹅”,把握“结构牛”

当然,行情并非“单边上涨”。铅面临节前集中采购完成后的需求真空,再生铅供应增加导致“供大于求”,价格或窄幅下行;镍则受印尼新增产能投放、新能源领域替代趋势影响,供应充足压制价格,需关注121000-122850元/吨区间震荡。

总结来看,这波有色金属行情是“政策红利+供需紧平衡”的共振结果。对于投资者,建议“抓大放小”——优先关注政策直接受益的铝、铜,辅以供需边际改善的锌;同时警惕贸易摩擦、美元反弹等风险,采取“逢低布局、波段操作”策略。毕竟,在“双碳”与数字经济交织的新时代,有色金属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价 铝价 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