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能分化:冰火两重天的产业逻辑
工业硅(-10.8%)陷光伏需求疲软与产能过剩泥潭,西南主产区开工率仅20%,新疆企业凭借电力成本优势主导产能整合;电解镍(+50.6%)则因不锈钢补库与高镍电池需求爆发实现激增,国内产能利用率高达94%,红土镍矿加工利润驱动扩产。碳酸锂(+28%)依托盐湖提锂技术突破(锂收率95%+、成本3-4万元/吨)与欧洲新能源/储能需求爆发实现增长;精炼钴(-3.7%)则面临刚果(金)政策扰动与低钴化趋势双重压力,再生钴产能释放(格林美增产125%)形成对冲。
价格博弈三重奏: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动态平衡
工业硅短期承压但政策严控新增产能,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打破“价格下跌-减产”循环;电解镍需警惕全球过剩19.8万吨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波动风险;精炼钴受配额限制与再生替代影响,价格波动趋缓;碳酸锂需关注产能释放节奏与全球需求增速匹配度,警惕阶段性供过于求。
未来趋势三大主线:资源、高端与绿色
资源保障强化:盐湖提锂与再生金属技术突破提升锂/钴自给率;高端竞争加剧:高镍三元材料、高纯度金属成为技术壁垒核心;绿色转型提速:光伏绿电替代化石能源在冶炼环节应用,推动“高耗能”向“绿色制造”转型。
结语: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新能源金属行业正经历价值重构。技术突围与产业链协同将成为破局关键,谁能率先完成绿色转型与技术升级,谁就能在结构性分化中占据先机,书写“价值新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