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洛阳钼业董事会掷出重磅布局——斥资10.84亿美元启动刚果(金)KFM铜矿二期扩建工程,计划2027年投产,年新增铜金属产能10万吨。这一动作不仅刷新非洲铜矿单项目投资纪录,更让这家中国矿业巨头在全球铜业版图中再下一城。
“双核驱动”战略显效,一期达产奠定扩张基石
KFM铜矿作为洛阳钼业“非洲双核”战略的核心资产,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实现满负荷生产,当年即贡献铜产量11.37万吨,叠加TFM混合矿项目达产,推动企业2023年铜产量同比飙升51%至42万吨,跻身全球前十大铜生产商。二期工程将新增硫化矿采选能力726万吨/年,冶炼设施同步扩容,服务年限15年,与一期形成协同效应,预计年产值超15亿美元。
刚果新政下“破局者”姿态:政策红利与风险并存
刚果(金)2025年新矿业法典虽提高特许权使用费至3.5%、增设超额利润税,但通过“海关与税收优惠组合拳”吸引外资。洛阳钼业凭借71.25%的KFM矿权占比,通过香港控股平台完成资金调配,规避关联交易风险。项目采用“自有资金+自筹”模式,避免高息融资推高成本,符合刚果政府“中产阶级培育”政策导向。但需警惕审批流程不确定性、铜价波动及地缘政治风险,企业已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全球铜荒中的“中国方案”:成本优势与需求韧性
2025年全球铜矿供给紧俏已成定局——头部矿企产量增速仅1.7%,自由港、嘉能可等巨头因品位下降、事故减产,而中国铜企逆势增长17%。洛阳钼业KFM项目以0.66美元/磅的C1成本位居行业最低水平,较行业均值低40%,叠加新能源用铜需求激增(单车用铜83kg),项目锁定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形成“资源-加工-终端”闭环。五矿证券预测,2025年铜均价或达9350美元/吨,项目投产后将贡献稳定现金流,巩固企业“低负债、高分红”优势。
风险与机遇交织:绿色转型中的破局之道
项目虽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组织复杂等挑战,但通过“采选冶联合工程”设计,采用膏体充填、深井开采等技术降低运营成本,符合ESG标准。刚果(金)政府亦通过“矿权转让10%股权”政策实现收益共享,减少资源外流争议。洛阳钼业表示,二期工程将采用“边建设边生产”模式,缩短达产周期,同时通过数字化矿山系统提升资源回收率,应对全球铜矿供给瓶颈。
整体来看,从2023年一期达产到2027年二期投产,洛阳钼业用四年时间完成“非洲铜王”的蜕变。在刚果新政与全球铜荒的双重背景下,KFM二期项目不仅是企业“强基固本”的战略支点,更成为中资矿企“走出去”的标杆案例。随着2025年全球铜价进入“前低后高”震荡期,这一百亿级项目能否再造增长神话,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