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面临地缘政治摩擦与技术迭代压力,海外算力产业链仍保持强劲增长动能,AI基础设施、海风海缆及卫星互联网等方向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焦点。2025年或成为国内AI算力竞赛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2025年9月,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技术突破频现叠加海外市场需求激增,推动海缆行业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从中国南海到欧洲北海,超高压直流电缆、动态缆等核心技术加速落地,国内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全球海风装机规模有望突破历史极值。
国内政策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国家战略,自然资源部明确国管海域审批新规,广东、福建等省加速推进深远海示范项目,2025年国内海风招标量或突破。国际层面,韩国LS Marine Solution公司投资18亿元建造全球载缆量最大的海底电缆敷设船,剑指韩国“西海岸HVDC能源高速公路”项目,该船可同时铺设高压直流电缆与光缆,载缆能力达13,000吨,计划2028年投运后参与欧美超远距离海底电网建设。
海缆技术正经历从交流到直流、从固定式到漂浮式的跨越式发展。华能如东八仙角公司研发的“海底电缆施工牵拉装置”通过弹性挤压组件与排线系统优化,显著提升钢缆重复使用率,降低施工损耗,该技术已获176项专利认证。东方电缆±500kV柔性直流海缆在青洲五、七项目实现全球首次商业化应用,输电效率较传统交流方案提升30%,单公里造价成本下降15%。动态缆技术则随着漂浮式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企业联合研发的漂浮式动态海缆系统,可适应水深超100米海域,预计2026年实现规模化装机。
全球产能重构加速,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增量市场
欧洲海风装机需求进入爆发期,2025-2030年规划新增装机48GW,但本土产能缺口超200亿元。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与技术突破加速出海,东南亚市场同样表现强劲,据预测,2025年全球海缆市场规模将达107亿元,中国厂商市场份额有望突破45%。
海缆产业呈现设备-材料-施工全链条国产化趋势,东方电缆在广东阳江建成全球最大海缆智能化生产基地,实现±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料100%自主供应。但行业仍面临深海矿产勘探权争夺、地缘政治壁垒等挑战。
随着江苏、广东等沿海项目集中并网,2025年国内海缆交付量预计增长,500kV以上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中长期看,漂浮式风电商业化将催生万亿级市场空间,动态缆、海底数据中心互联光缆等新兴领域或成下一增长极。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