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9月4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定格在617500元/吨,较前一日持平,终结此前连续8个交易日的上涨态势。这一高位僵持的走势,实则是政策调控、需求爆发、市场情绪交织下的必然结果。
政策收紧:供给端硬约束持续强化
自然资源部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5.8万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分别下调8%和6%,部分低产区指标归零。环保督察力度升级,江西、湖南等地多家企业因废水排放不达标被限产整改,直接导致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35%,周产量减少约200吨,市场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内。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钨列为"极度重要"战略资源,伦敦期钨库存仅1500吨,创近三年新低,低库存状态成为价格坚挺的核心支撑。
需求爆发:新兴产业与军工需求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钨的需求激增,单台电动车钨用量较传统材料提升3倍。光伏钨丝在硅片切割中的渗透率突破60%,替代传统钢丝可提升切割效率。中国光伏产能占全球80%,推动钨丝需求增长22%。军工领域方面,国防科工局采购计划显示,硬质合金刀具、穿甲弹芯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42%。俄乌战场消耗大量钨合金穿甲弹,全球军工产业链采购量从2024年的2200吨增至2025年的3000吨。
市场博弈:情绪分化与结构性矛盾凸显
当前钨市场情绪复杂,分歧显著。持货商惜售挺价意愿强烈,但下游企业因成本传导压力采购趋于谨慎。厦门钨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191.78亿元,同比上涨11.75%,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41%,反映出高价位对利润的挤压。中钨高新上半年净利润上涨8.70%,扣非净利润大增310.54%,显示行业龙头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结构性盈利。国际市场方面,欧洲钨铁价格较年初上涨17.6%,APT价格涨幅达40.2%,印证全球对战略资源的争夺加剧。
后市展望:短期僵持与长期向好并存
短期来看,高位价格已抑制部分需求,市场进入供需双方深度博弈阶段。但长期而言,钨作为不可再生战略资源的属性未变,新能源汽车、光伏、军工等下游产业的持续扩张将提供刚性支撑。技术突破方面,厦门钨业全球首发的0.015mm超细光伏钨丝良品率超90%,2025年产能达300亿米,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纳米晶粒硬质合金硬度达HRA93.5,使用寿命是传统产品的5倍,正在重塑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市场格局。
在政策收紧、需求爆发、市场博弈三重力量作用下,钨价高位横盘实为多空力量暂时平衡的体现。投资者需警惕消费电子需求季节性回落风险,同时关注刚果(金)等新矿投产对供应端的边际影响。但基于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支持,以及高端制造与战略工程的持续驱动力,钨市场长期需求基础依然稳健。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