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讯,根据《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政策驱动将显著带动以下金属需求,前景呈现结构性增长:
一、核心金属与需求前景
1、半导体与高频通信金属
•磷化铟(InP):作为5G/6G高频射频器件和光通信核心材料,需求预计年增13.5%,国产厂商(如云南锗业、华芯晶电)已实现技术突破,有望抢占全球35%市场。
•铟:用于ITO靶材(XR显示屏)和半导体焊接,中国控制全球72%储量,出口管制或加剧供应紧张。
•铜:数据中心高频布线、5G基站电力传输需求激增,预计2030年AI相关铜需求超100万吨,支撑高端装备轻量化与导电性能。
2、轻量化与结构材料
•镁锂合金:密度仅1.35-1.65g/cm³,用于XR设备(如AR眼镜骨架、镜腿)、无人机/低空经济结构件,康泰达等企业已实现量产,雷鸟X2、OPPO Air Glass 2等终端应用推动需求。
•钛/铝:商业航天、深海科技耐高温/高强度部件,如钛合金在燃气电厂、高温电力设备中的耐腐蚀特性,铝在服务器外壳、汽车轻量化中的导电与散热优势。
3、新能源与储能金属
•锂/钴/镍: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核心材料,盐湖提锂技术突破(离子筛吸附-膜法)解决高镁锂比盐湖开发难题,低品位锂云母/红土镍矿工艺提升资源利用率。
•稀土元素(钕、镨、镝):永磁电机(机器人、风力发电机)、显示屏发光材料,中国主导全球供应,政策推动高端磁材国产替代。
4、贵金属与特种材料
•金/银/钯:高端处理器连接器、电容器、散热片(AI服务器),黄金导电性优异,白银在电容器中应用广泛,钯保障高频电子元件稳定性。
•钽/铌:电容器、航空航天合金,5G芯片用7N级高纯铟、6N级高纯铜已实现批量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二、需求驱动因素与挑战
•技术迭代:AI算力、6G通信、XR显示技术推动半导体材料(磷化铟、铟)、高频电路(铜)、轻量化结构(镁锂合金)需求。
•产业升级:智能终端高端化(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扩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崛起,拉动稀土、锂、钴等金属需求。
•供应链安全:中国对钨、锑、镓等战略金属出口管制,倒逼国产替代(如磷化铟衬底、高纯铜),加速核心技术自主化。
•环保压力:绿色制造要求提升,推动再生金属回收(如锡、铝)、低污染工艺(如电泳涂装、微弧氧化)发展。
三、风险与不确定性
•资源稀缺性:锡、铟、镓等金属储量与消耗速度失衡,需加快回收技术研发。
•地缘政治:中国对关键金属出口管制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欧美日韩加速技术封锁与替代材料研发。
•技术替代:碳基半导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技术可能降低对稀有金属的依赖。
综上,政策驱动下,半导体材料、轻量化结构金属、新能源储能金属及贵金属将迎来结构性增长,但需关注供应链安全、技术替代与环保压力带来的挑战。企业需加强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与绿色制造,以应对需求变化与市场波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