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钢铁行业新质生产力崛起: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双轮驱动

钢铁行业新质生产力崛起: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双轮驱动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8月7日讯,第14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钢铁未来"为主题,首次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置于行业战略核心,释放出中国钢铁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跃迁的强烈信号。

8月7日讯,第14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钢铁未来"为主题,首次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置于行业战略核心,释放出中国钢铁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跃迁的强烈信号。

数据揭示转型深度:95%企业拥抱数字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95.1%的企业将数字化战略纳入顶层设计,机器人密度达65台/万人(远超制造业平均水平),82.9%的企业建成智能集控中心,63.4%的企业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工厂数字化建模。

以宝武钢铁为例,其"黑灯工厂"已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吨钢能耗下降12%;河钢集团通过AI算法优化高炉冶炼,碳排放强度降低8%。这些案例印证:数字技术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生产力"。

绿色低碳:从政策驱动到市场主导

大会透露,行业碳减排路径已从"被动达标"转向"主动创新"

→氢能冶炼:宝武湛江钢铁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吨钢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80%;

→循环经济:沙钢集团建成全球最大废钢循环利用基地,年处理量突破500万吨;

→碳交易探索:首钢股份完成全国钢铁行业首单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标志着市场化减碳机制落地。

挑战与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双重命题

尽管转型成效显著,行业仍面临两大矛盾:

→技术投入与短期收益的平衡:中小钢企数字化改造平均成本达3000万元/万吨产能,回收周期超5年;

→人才结构断层:智能工厂操作岗位需求增长200%,但复合型人才缺口达15万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指出:"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替代,而是通过'数据+算力'重构生产关系。未来5年,行业将形成10家以上千亿级'数字钢企',带动全产业链效率提升30%。"

全球视野:中国方案的国际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会吸引力拓、安赛乐米塔尔等国际巨头参与。河钢德高与德国蒂森克虏伯签署《绿色钢铁技术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中国数字减碳技术开始"反向输出"。

结语:当"新质生产力"从概念变为实践,中国钢铁正以"双轮驱动"(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吨钢利润,更将决定中国能否从"钢铁大国"真正迈向"钢铁强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钢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