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收报264000元/吨,与前一交易日持平,延续近期横盘震荡态势。这一表面平静的市场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刚果(金)出口禁令与印尼镍钴项目投产形成供需对冲,揭示出全球钴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横盘原因:供需博弈与政策扰动
1. 刚果(金)政策“双刃剑”
作为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刚果(金)自2025年2月起实施为期四个月的钴出口禁令,直接导致全球供应减少约20万吨,占年供应量的40%。此举虽短期推高钴价,6月现货价一度攀升至16美元/磅,涨幅达60%,但也加速了全球钴行业从过剩转向短缺的进程。然而,随着禁令延长至9月,中国等主要消费国面临原料断供风险,国内港口钴库存降至15-30天警戒线,市场供应压力凸显。
2. 印尼项目“成本杀器”崛起
与之形成对冲的是,印尼凭借丰富的红土镍矿伴生钴资源,迅速成为全球钴供应的新势力。2025年印尼钴产量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12%跃升至22%,其钴中间品到岸价仅15820美元/吨,较中国冶炼企业成本低37%,4月对华出口占比飙升至99%。华友钴业在印尼的年产12万吨MHP(混合氢氧化物沉淀)项目便是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湿法冶金技术处理低品位红土镍矿(含镍1.1%-1.2%),吨镍成本降至8000元(低于行业30%),2024年MHP出货达18万镍金属吨,直接冲击传统钴供应体系。
华友钴业业绩暴增:垂直整合与印尼突围
1. 产品量价齐升
华友钴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23.78%),净利润27.11亿元(+62.26%),主要得益于:
销量增长:主要产品(如硫酸钴、氯化钴)销售数量同比增加,印尼项目贡献新增产能;
价格优势:尽管钴价横盘,但公司通过套期保值锁定部分原料成本,叠加高镍三元前驱体(NCM811)出货占比提升(良率超98.5%),产品附加值提高。
2. 印尼项目“政策+技术”红利
政策适配:通过合资架构(联合淡水河谷印尼、福特汽车)规避外资持股上限风险,享受5-20年所得税减免;
技术创新:采用HPAL(高压酸浸)掺铝技术处理低品位矿,结合“三明治式”尾渣处理(渗滤阻隔率99.2%),实现环保与成本双赢;
产业链协同:印尼基地海外产能占比35%,可配套80万辆电动车电池需求,与福特、特斯拉等车企形成稳定供应关系。
未来走势:短期震荡与中长期分化
1. 短期(1-3个月):供需变量主导波动
刚果(金)供应风险:若北基伍省武装冲突导致供应再减8%,钴价或冲高至28万元/吨;
印尼产能释放:若华友钴业印尼项目1.5万吨新增产能提前达产,价格可能回落至23万元/吨;
技术突破影响: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中试样品若显示钴用量大幅下降,可能引发短期抛售;反之则钴价维持震荡。
2. 中长期(2025-2030年):需求结构转型
新能源汽车“去钴化”遇阻: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突破72%,但固态电池量产线钴含量仍达8%(高于预期3倍),完全“去钴化”需时间;
新兴需求崛起: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每辆需50公斤钴基高温合金)、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伺服电机钴用量为传统3倍)等细分领域或成新增长点;
回收体系发力:格林美电池再生钴回收率提升至98%,年供应量达5.2万吨,叠加中国再生钴自给率有望从20%提至35%,部分缓解供应压力。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