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光伏行业“内卷”困局:产能过剩与价格博弈下的破局之路

光伏行业“内卷”困局:产能过剩与价格博弈下的破局之路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中国光伏行业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1亿千瓦、全球市占率超80%的“风光”成绩单,另一边却是全产业链价格暴跌、企业普遍亏损的残酷现实。这场由产能过剩、需求失衡与低价竞争交织的“内卷”困局,正倒逼行业加速重构竞争规则。

长江有色金属网8月14日早间报道:

2025年,中国光伏行业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1亿千瓦、全球市占率超80%的“风光”成绩单,另一边却是全产业链价格暴跌、企业普遍亏损的残酷现实。这场由产能过剩、需求失衡与低价竞争交织的“内卷”困局,正倒逼行业加速重构竞争规则。

一、冰火两重天:光伏行业的“虚假繁荣”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呈现矛盾式增长:

1)、产能狂奔: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产能持续扩张,全球占比超90%;

2)、价格崩塌:组件价格从2023年1.8元/W跌至0.68元/W,部分中标价已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

3)、企业困局:头部企业毛利率不足5%,二三线厂商普遍亏损,部分项目被迫“亏本保现金流”。

“国内国外两头卷,辛苦到头不挣钱”——国家能源局官员的总结,直指行业核心矛盾。

二、内卷根源:三大失衡交织的“死亡螺旋”

1. 产能过剩与需求受限的“剪刀差”

供给端失控:

过去三年全产业链年均扩产超30%,2025年多晶硅产能预计达500万吨,远超全球需求;

需求端受阻:

国内电网瓶颈:风光发电量占比仅12%,远低于25%规划目标,调峰能力不足、跨省输送受限;

海外贸易壁垒:欧美“双反”关税、欧盟碳关税(CBAM)导致组件出口成本增加15%-20%。

2. 最低价中标机制的“恶性循环”

招标规则扭曲:电站开发商为压低成本,普遍采用“最低价中标”,倒逼组件企业恶性降价;

劣币驱逐良币:部分项目中标价低于0.68元/W成本线,企业为保现金流被迫供应次级产品,导致电站运维成本激增30%以上。

3. 政策与资本的“错位驱动”

地方招商内卷:多地政府为吸引光伏项目,提供土地、税收优惠,加剧产能重复建设;

资本盲目追捧:2024年光伏领域融资超2000亿元,部分资金流向技术同质化产能,抑制创新投入。

三、破局之道:政策、市场与企业三重突围

1. 政策端:从“规模导向”到“质量治理”

产能出清加速:工信部明确“依法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2025年已关停不合规产线超20条;

电价市场化改革:5月起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分布式光伏需通过现货市场消纳,补贴退出倒逼行业优质优价;

技术标准升级:中电联发布《光伏组件质量分级规范》,要求电站招标摒弃“最低价中标”,优先采购25年寿命产品。

2. 市场端:重构价值链与商业模式

海外布局突围:

头部企业加速中东、拉美设厂,规避贸易壁垒,2025年海外产能占比预计达40%;

场景化创新:

分布式光伏:结合储能、充电桩打造“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溢价能力提升20%;

沙戈荒基地:国家能源局推动“光伏+治沙”模式,土地成本降低15%,综合收益提高。

3. 企业端:技术深耕与战略转型

技术路线分化:

TOPCon与HJT:头部企业聚焦高效电池技术,2025年TOPCon市占率超60%;

钙钛矿突破:协鑫光电等企业实现30%效率,2026年或启动量产;

垂直整合深化: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企业加速“硅料-组件-电站”全链条布局,毛利率提升5-8个百分点。

四、未来展望:2026年或成行业分水岭

业内共识认为,光伏行业“内卷”破局需经历三大阶段:

1)、2025-2026年:落后产能集中出清,预计关停率超30%,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2)、2027年:技术迭代(如钙钛矿)与海外布局成效显现,行业毛利率恢复至10%以上;

3)、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比超25%,与储能、智能电网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跑”。

综合观点来看,当前光伏行业的“内卷”困局,本质是高速增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爆发。在政策规范、市场倒逼与企业创新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这场变革中,唯有那些坚守技术底线、拥抱市场规则的企业,才能在下一个十年继续“追光而行”。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江有色金属网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光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