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机器人进厂打工”首单落地:具身智能的iPhone时刻来了?

“机器人进厂打工”首单落地:具身智能的iPhone时刻来了?

   来源: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给出的预期是:2025年国内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逼近万亿元,2030年可能冲到4万亿元,但前提是量产能力而非实验室参数。

8月13日,智元创新与富临精工签下国内首个“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订单——近百台远征A2-W即将在富临精工车间两班倒搬运周转箱。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像被按下快进键:机器人指数三日放量上扬,多家产业链公司紧急更新披露口径,融资新闻密集刷屏。

这一幕像极了当年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前的预热,但比新能源汽车更激进的是,具身智能把“人形”第一次带进了量产节奏,而场景并非展厅,而是24小时轰鸣的产线。

从实验室到量产,关键变量不再是“能走几步”,而是“能不能像人一样扛箱子”。

远征A2-W用40个主动自由度和轮式底盘在3小时直播里零失误搬完800箱,表面看是“秀肌肉”,实质是把柔性产线的最大痛点——非结构化搬运——拆成了可复制的节拍。

只要节拍能被机器稳定替换,工厂老板就会算一笔更简单的账:一台人形机器人≈两名夜班工人年薪+社保+工伤风险,且可24小时连轴转。

当ROI被拆成季度折旧而非十年折旧,采购部就会从“观望”变成“下单”。

资本的反应速度更快。

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上下游融资144起、总额近两百亿元,平均单笔金额首次突破亿元级;星海图、星动纪元等公司单月完成亿美元级A轮,资金正从“天使试错”切到“Pre-IPO备货”。

与此同时,政策端也在为“机器人打工”开绿灯:科技部把“人形机器人”列入2025重大专项,工信部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点名柔性制造、高危作业两大场景,地方政府则把“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写进招商手册。

产业链的涟漪效应开始显现。

上游,40自由度关节里的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六维力传感器出现排产缺口,部分型号交期从6周拉长到12周;中游,天奇股份在无锡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珠城科技牵手优必选做线束,新时达宣布年底推出通用控制器,每一环都在抢“量产门票”;下游,汽车、3C、物流三大场景率先给出订单,因为它们的产线节拍最清晰、ROI最好算。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给出的预期是:2025年国内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逼近万亿元,2030年可能冲到4万亿元,但前提是量产能力而非实验室参数。

因此,这场行情的短期看点不是谁能造出人形机器人,而是谁能在2025年底之前把“可复制的产线节拍”跑通。

量产窗口通常只有18个月,错过这一轮,下一轮要等供应链降价、政策补贴退坡和场景教育完成。

换句话说,现在不是“买故事”,而是“买产线”——谁拿到订单、谁锁定零部件、谁跑通数据闭环,谁就握住了具身智能的iPhone时刻门票。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