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601669)7月3日公告,其子公司中标几内亚KEBO铝土矿2800万吨采矿运输项目,合同金额50.63亿元。这一动作不仅刷新中资企业在西非铝土矿领域的单体投资纪录,更揭示了全球铝资源供应链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资本正通过“基建+资源”模式,重塑铝土矿国际贸易格局。
资源博弈:中国铝土矿进口依赖度突破7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解铝生产国,2025年铝土矿需求预计达2.8亿吨,但国内储量仅占全球2%,且高品位矿脉濒临枯竭。几内亚作为全球最大铝土矿储藏国(储量占比28%),其矿石品质(A/S≥10)恰好适配中国氧化铝厂需求。此次中国电建斩获的2800万吨采矿权,相当于国内年进口量的10%,将显著缓解中资企业在几内亚的原料争夺压力。值得注意的是,项目配套的197公里运输走廊建设,将打通从矿区到几内亚最大港口科纳克里的物流瓶颈,使发运成本较传统路线降低18%。
产业链重构:从“买矿”到“控链”的战略升级
中国电建此次签约暗含产业链整合野心。项目要求承包方负责覆盖层剥离、废矿处理等全流程作业,这意味着中资企业首次深度介入铝土矿开采的增值环节。按当前铝土矿价格测算,2800万吨产能可产出氧化铝约1500万吨,相当于国内氧化铝表观消费量的12%。若项目达产,将直接冲击印尼、马来西亚等传统铝土矿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倒逼国际矿业巨头调整供应策略。
成本革命:基建投资摊薄下的成本优势
项目采用“基建+EPC”模式,中国电建将承担矿区道路、输变电设施等配套建设,这种重资产投入虽短期增加资金压力,但长期可摊薄开采成本。按行业测算,基建投资每增加1亿元,可使吨矿开采成本下降4.2元。以50亿元基建投入计算,项目全周期成本优势将达588元/吨,较非洲同类矿区低15%。这种“中国基建效率+非洲资源禀赋”的组合,正在改写全球铝土矿成本曲线。
地缘暗流:西非资源争夺战白热化
几内亚政府近年强化资源控制权,要求外资企业配套建设氧化铝厂。中国电建虽未在合同中承诺下游投资,但其母公司电建集团已在印尼布局年产200万吨氧化铝产能,形成“矿-氧化铝-电解铝”跨境协同可能。这种布局正在引发连锁反应:力拓、美铝等国际巨头加速与山东魏桥等中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试图通过股权绑定获取矿权。
风险警示:政策变动与生态约束
项目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几内亚新矿法要求外资企业将收益的15%用于当地社区建设,可能侵蚀项目利润;二是矿区生态脆弱性要求采用“零排放”开采技术,设备投资将增加12%。更需警惕的是,欧盟碳关税若扩大至氧化铝领域,使用非洲矿源的电解铝企业将面临每吨200-300元的额外成本。
产业变局:中国主导的全球铝业新秩序
此次签约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铝产业链的话语权提升。从几内亚到印尼,从智利到哈萨克斯坦,中资企业通过基建投资换取资源权益的模式,正在构建“资源-制造-消费”的垂直整合体系。当中国资本深度绑定全球70%的铝土矿资源时,传统由西方主导的定价机制或将瓦解,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铝业新秩序正在形成。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