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5年7月7日 消费电子电池龙头德赛电池(000049)在今日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已切入AR眼镜、AI眼镜等新兴智能穿戴设备的锂电池供应链,同时透露其固态电池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暂无明确量产时间表。这一动态引发市场对消费电子电池赛道升级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关注。
AR/AI眼镜电池:德赛电池切入增量市场
德赛电池表示,公司为AR/AI眼镜提供的锂电池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供货,主要应用于设备的主机供电及无线连接模块。随着苹果、Meta、小米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R/AI眼镜领域,该细分市场正迎来爆发期。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R/AI眼镜出货量将突破30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40%,对微型化、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持续攀升。
业内分析指出,德赛电池此前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为核心业务,此次切入AR/AI赛道,不仅符合其“消费电子+新兴终端”的战略布局,更可能借助客户资源的协同效应(如苹果供应链)抢占先机。
固态电池研发: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挑战并存
针对投资者关注的固态电池进展,德赛电池回应称相关产品“尚在研发过程中,无明确量产计划”。这一表述较此前“推进中”的表述略显保守,或反映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仍存瓶颈。
当前,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但产业化面临三大挑战:
成本高企:固态电解质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制备成本是传统液态电池的5-10倍;
工艺复杂: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膜成型等工艺需重构生产线;
性能平衡:需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能力间找到最优解。
德赛电池自2022年起布局固态电池研发,但业内预计其量产时间或晚于2027年。
行业视角:消费电子电池赛道升级进行时
德赛电池的动态折射出消费电子电池行业的两大趋势:
终端多元化:从手机、平板向AR/AI眼镜、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延伸;
技术迭代加速:液态电池向半固态、固态电池升级,同时需适配更小空间、更高功率的需求。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德赛电池在AR/AI眼镜领域的先发优势可能为其2025-2026年业绩提供增量,但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节奏仍需观察行业技术突破及降本进展。
风险与机遇
德赛电池当前采取“巩固存量市场+开拓增量赛道”的双线策略:
•存量市场:智能手机电池业务受益于5G换机潮及高端机型占比提升;
•增量赛道:AR/AI眼镜电池或成新增长极,但需警惕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固态电池方面,若公司能在2026-2027年实现技术突破,可能搭上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产业红利;若研发进度滞后,则可能面临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等头部企业的竞争挤压。
结语:
德赛电池的AR/AI眼镜电池布局已迈出实质性步伐,而固态电池的“研发进行时”状态则凸显技术升级的长期性。在消费电子与新能源双重赛道交织的背景下,这家老牌电池企业的转型路径,将成为观察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典型样本。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