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2025年7月25日,长江综合金属钕均价达到630000元/吨,涨10000元;氧化钕均价525000万元/吨,涨8750元。本周氧化钕价格累计上涨42000元,金属钕涨45500元,稀土永磁材料及废料价格同步上扬。资本市场反应更为剧烈:中国稀土股价单日飙升6%,北方稀土盘中5分钟内涨幅超2%,全天成交122.7亿元,换手率达9%,总市值突破1359亿元。
需求爆发:新能源车与机器人双轮驱动
新能源车赛道正在成为稀土需求的核心引擎。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达35%-45%,单车钕铁硼用量3-5kg,直接拉动镨钕需求年增28%-35%。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突破:特斯拉"擎天柱"单台需钕铁硼约3.5kg,高盛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89万台,对应稀土永磁需求量3115吨。若远期实现1亿台销量,需求将暴增至20-40万吨,这一数字已接近2024年全球稀土矿产量(27万吨)。
供给收缩:环保督察与地缘博弈叠加
国内环保趋严:江西、内蒙古主产区多家企业因环保不达标限产整改,镨钕精矿周产量减少约150吨,开工率降至38%;
缅甸进口受阻:雨季来临预计三季度进口量环比降15%,42%品位镨钕矿到岸价涨至5.8万美元/吨,较6月初上涨12%;
海外产能瓶颈:美国MP Materials虽有扩产计划,但本土加工产能建设滞后,新设施产能不足中国同类设施的10%。
政策催化:价格机制重构与资本热炒
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的关联交易成为市场风向标: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价格上调至19109元/吨(不含税),环比增长1.5%,连续第四个季度涨价,累计涨幅达14.14%。这一动作直接提振市场信心,叠加《稀土管理条例》下轻稀土价格修复预期(机构预测氧化镨钕价格中枢有望达50万元/吨),资本迅速闻风而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
北方稀土上半年业绩预增超18倍(归母净利润9-9.6亿元),验证行业高景气;
中国稀土单日获融资买入4027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22.42%;
盛和资源、广晟有色等概念股跟涨,显示资金对稀土板块的集中押注。
全球博弈:中美稀土产业链的攻防战
美国国防部与MP Materials签订钕、镨采购协议(单价110美元/公斤),叠加苹果公司5亿美元合作订单落地,试图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但现实情况是:
中国掌控全球90%的冶炼产能,包钢股份白云鄂博矿储量达3500万吨,占国内81%;
欧盟启动"稀土战略储备计划",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在分离提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美国MP Materials设定的镨钕价格下限(110美元/千克)远高于国内现价,反而为中国稀土产品打开溢价空间。
未来展望:价格高位运行与产业升级并行
当前稀土市场已形成"需求爆发-供给收缩-政策护航-资本炒作"的闭环逻辑。短期来看,镨钕价格有望维持强势;长期而言,稀土产业正从粗放式开采转向高附加值深加工,北方稀土磁性材料子公司订单饱满,耐高温钕铁硼磁体已应用于深海探测设备,技术优势持续转化为成本优势。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