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晚间,盛和资源(600392.SH)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赣州晨光稀土拟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eak Rare Earths Limited(ASX: PEK)签署《方案实施契约》,以1.58亿澳元(约合7.43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全部普通股。此次交易完成后,盛和资源将直接持有Peak公司核心资产——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矿项目84%的权益,推动这一世界级稀土矿的开发进程,并实现全球稀土资源自主可控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战略意义解析:
资源保障升级:Ngualla项目拥有88.7万吨REO储量,平均品位达4.8%,其中镨钕氧化物占比21.26%,是永磁材料供应链的关键资源。项目投产后,盛和资源海外权益产能将新增1.8万吨REO/年,占公司现有国内产能的30%。
供应链去风险:在美国MP Materials暂停对华稀土精矿出口背景下(2023年进口依存度达37%),此次收购有助于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开发周期缩短:通过前期包销协议、EPC方案合作等渐进式控股路径,项目开发周期预计缩短12-18个月,2026年初即可投产。
一、Ngualla项目核心价值:成本与技术双重壁垒
作为全球品位最高、成本最低的稀土矿床之一,Ngualla项目的商业化开发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资源禀赋:以1%为边界品位,矿石资源量达2.14亿吨,平均REO品位2.15%,其中探明储量的平均品位提升至4.8%,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成本优势:单位REO生产成本仅4,735美元/吨,全维持成本(AISC)在稀土价格波动中保持极强韧性,即便稀土价格跌至60美元/千克仍可盈利。
产能规划:初期年产1.8万吨稀土精矿,对应4,000吨氧化镨钕,全部由盛和资源承购;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产能翻倍空间。
二、全球供应链重构:从“中国依赖”到“双循环”
盛和资源正加速从国内加工为主向全球资源+加工双轮驱动转型:
北美布局:在得克萨斯州新建稀土分离厂,计划2026年实现50%精矿就地加工,规避贸易壁垒。
技术输出:为Ngualla项目提供工程总承包(EPC)方案,推动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出海。
产品升级:投资1.2亿美元建设年产1,000吨金属铽项目(2025年投产),单价超2,000万元/吨,利润率达60%。
产能利用率亮眼:当前公司稀土冶炼分离和金属加工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支撑其29.92亿元一季度营收(同比+3.66%)及1.79亿元净利润(同比+178%)。
三、市场反应与财务逻辑
估值合理性:收购价对应每吨REO资源量成本约83美元,低于全球并购中位数,且较评估估值下限(1.7亿澳元)下浮7%。
资金安全:采用分期付款模式,首期支付40%,后续与项目进度挂钩,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7%的稳健水平。
二级市场:5月26日股价收于11.85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229万元,折射市场对战略落地的认可。
四、未来展望:改写全球稀土规则
随着Ngualla项目2026年投产,盛和资源将实现:
资源掌控力:海外权益REO产能占比提升至35%,对冲国内配额收缩风险(2025年首批钨精矿配额同比降15%)。
定价话语权:全球镨钕供应链份额增加5-8个百分点,强化对特斯拉等车企的议价能力。
技术壁垒:核级镨合金、高纯金属铽等高端产品占比突破20%,毛利率提升至45%以上。
行业趋势预判:
到2030年,全球稀土需求预计增长3-7倍,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比超40%。
供应链区域化加速,盛和资源的“资源+技术+资本”模式或成中资企业出海范本。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