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浦钛业一则终止投资公告引发市场震动。这家钛白粉龙头企业全资子公司南京钛白宣布终止对甘肃金麟的5000万元投资,标志着其筹划近两年的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正式搁浅。这起撤资事件恰似一柄手术刀,精准剖开了当前磷酸铁锂产业链的深层矛盾。
公告显示,南京钛白自2023年8月完成参股公司注册后始终未实际出资。这一看似迟缓的决策背后,是磷酸铁锂市场令人瞠目的价格坍塌。行业数据显示,该材料价格从2023年初的16万元/吨断崖式下跌至3.5万元/吨,远超市场预期。金浦钛业在年报中坦承,价格暴跌导致其配套的磷酸铁项目陷入停滞。
深究价格崩盘根源,供需错配成为关键推手。2020-2022年间,在新能源车渗透率飙升的刺激下,各路资本疯狂涌入磷酸铁锂赛道。据统计,仅2022年行业规划产能就突破500万吨,远超当年50万吨的实际需求。随着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从结构性过剩转向全面过剩,价格战一触即发。
金浦钛业的选择折射出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作为硫酸法钛白粉龙头,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酸亚铁本是制备磷酸铁锂的重要原料,具备天然的产业链延伸优势。但面对价格暴跌,公司2024年预计亏损扩至2.65亿元,不得不收缩战线保生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撤资并非孤立事件。原定出资5000万元的镍都产业基金同步退出,国资背景的南通瑞翔最终全盘接手。这种民营退、国资进的资本动向,暗示着行业洗牌已进入深水区。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中小产能淘汰率已超30%,市场正加速向头部集中。
对于金浦钛业而言,此刻的撤资或许意味着错过本轮周期,但未必是终局。其掌握的硫酸亚铁原料优势如同蛰伏的种子,待行业完成产能出清、价格回归理性,仍有机会在下一轮产业浪潮中重获生机。这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博弈,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战略定力,更是对产业周期律的深刻认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